物种 | 野席草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纲目拾遗》·卷五 草部下 |
中文名 | 野席草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赵学敏·清(公元1765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野席草·《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 |
更多 | 《玉楸药解》清 黄元御 著 |
生山泽水旁,较席草稍短细,亦名龙须草。清明后生苗,小满时开花细小,根类竹根,黑色,入药取根用。止血崩,风气疼痛,鹤膝风,梦遗,酒煎服,汤煎洗,出汗。草药鉴,利湿热,治癃淋精浊,崩中湿痹,鼻衄腮,明目,疣痛,口咽诸毒,火症鹤膝风。百草镜,瘰痰核。王用予,鼻中不时出血,野席草根煎服(一盘珠)。
齿牙疼痛,动摇欲落者。仁惠方∶用野席草根煎汤代茶服,一二日牙疼自止,永不再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