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合种植过程中,当第一茬切花后,地下的小鳞茎预备用作第二茬切花种球,对这些鳞茎应如何管理?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获得能够用作第二茬切花的种球?当种球养好后,如不从地里起出来进行冷藏处理,让其继续在地里自然成长开花,这样可行吗?
答:为第一茬种球经种植已达到可采切花的商品花枝标准后,在剪取切花时,以保证切花长度为前提,尽量多保留个别茎叶在植株上,以利于该植株地下子体的继续成长,一般至少应留下5片至7片叶片,有条件可追施速效复合肥,促使小子球的成长。切花后约6周至8周,待叶子发黄将近枯萎时,再掘起子球,一般子球直径大于2.5厘米至3厘米的,可作下茬种球用;如在4月至5月采收的百合切花,约于6月下旬挖出种球,经挑选后直接放入冷藏室,在5摄氏度至10摄氏度低温下贮藏至8月至9月间,然后取出合格的种球,栽种于通风降温条件较好的温室中,到了11月至翌年1月,又可正常产花;也可将合格的种球一向冷藏到来年1月份再行栽种,均可正常开花。对于较小的鳞茎,可将其另行培养,宜将小鳞茎种在塑料箱内,以草炭比蛭石比细沙=2比1比1的比例作种植基质,内加足量的长效肥料,供作培育子球用。一年后再将已长大的小鳞茎栽培在肥沃的苗床中,增加水肥管理,第二年少数植株上会发生的部分花蕾,要及早摘除,以利于地下鳞茎的成长。小鳞茎通过2年的培育,即可用作"开花种球";采收后准时分级装箱,以供分期分批栽种。种球养好后,不宜留在苗床中越冬,而应在其茎叶将枯时准时掘起;否则,由于苗床得不到准时充分的冻垡或消毒,第二年根易形成严重的病虫害,给花农酿成巨大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