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水蛇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纲目》·鳞部 |
中文名 | 水蛇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公蛎蛇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明(公元 1578 年)·李时珍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水蛇·《本草纲目》·李时珍 |
更多 |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并载附方 10000 余。 |
「释名」公蛎蛇。
「气味」(肉)甘、大中型、寒、无毒。
「主治」
1、消渴烦热。用活水蛇一条,削去皮,炙黄为末,蜗牛五十个,水浸五日,取涎汁加蛇肉末、天花粉末,一起煎稠,再加麝香一分,和粟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姜汤送下。
2、小儿骨疮。用《海上方》的治法:“小儿骨痛不堪言,出血流脓实可,寻取水蛇皮一个,烧灰油抹敷疮边。”
3、手指天蛇毒疮。用水蛇一条,截去头尾,取中间如手指长一段,刮去骨肉,以蛇皮包手指上几天后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