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黄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求真》·上编\卷一·补剂 温中 |
中文名 | 黄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黄宫绣·清(公元1644-1911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黄·《本草求真》·黄元御 |
更多 | 《本草求真》清(公元1644-1911年) 黄宫绣 著 |
(山草)补肺气实腠理
黄 (专入肺。兼入脾)。味甘性温。质轻皮黄肉白。故能入肺补气。入表实卫。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且着其功曰。生用则能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收。是明指其表实则邪可逐。故见无汗能发。表固则气不外泄。故见有汗能止耳。又着其功曰。熟则生血生肌。排脓内托。是盖指其气足。则血与肉皆生。毒化脓成。而为疮疡圣药矣。至于痘疮不起。阳虚无热。(机曰。保元汤用黄 。原出东垣治慢惊土衰火旺之法。今借此加减治痘。以其内固营血。外护卫气。滋助阴阳。作为脓水。其症虽异。其理则同。故去白芍加生姜。改名曰保元汤。炙黄 三钱。人参二钱。炙甘草一钱。生姜一片。水煎服之。)书言于耆最宜。皆是取其质轻达表。功专实卫。色黄入脾。色白入肺。而能升气于表。又言力能补肾。以治崩带淋浊。是盖取其补中升气。则肾受荫。而崩带淋浊自止。然与人参比较。则参气味甘平。阳兼有阴。耆则秉性纯阳。而阴气绝少。盖一宜于中虚。而泄泻痞满倦怠可除。一更宜于表虚。而自汗亡阳溃疡不起可治。且一宜于水亏而气不得宣发。一更宜于火衰而气不得上达之为异耳。黄 书言性畏防风。其功益大。盖谓能以助耆达表。相畏而更相依。是以如斯。若使阳盛阴虚。上焦热甚。下焦虚寒。肝气不和。肺脉洪大者。则并戒其勿用矣。出山西黎城。大而肥润箭直良。瘦小色黑坚硬不软者。服之令人胸满。(震亨曰。宜服三拗汤以泻。)茯苓为使。恶龟甲白藓皮。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血虚肺燥。捶扁蜜炙。发表生用。气虚肺寒。酒炒。肾虚气薄。盐汤蒸润。切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