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草豆蔻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蒙筌》·草部中 |
中文名 | 草豆蔻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陈嘉谟·明(公元1368-1644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草豆蔻·《本草蒙筌》·陈嘉谟 |
更多 | 《本草蒙筌》明 陈嘉谟(公元1368-1644年) 著 |
味辛,气温。阳也。无毒。交趾(国名)多生,岭南亦有。苗类杜若梗,根似高良姜。花作穗,嫩叶卷之而生,叶渐舒,花渐出,如芙蓉淡红;实结苞,至秋成壳而熟,秋方老,壳方黄,似龙眼微锐。外皮有棱,(如栀子棱。)无鳞甲;中子连缀,(赤似白豆蔻多粒。)
甚辛香。应时采收,曝干收贮。入剂剥壳取子,行经惟胃与脾。去膈下寒,止霍乱吐逆;驱脐上痛,逐客忤邪伤。酒毒万消,口臭即解。
(谟)按∶草豆蔻用治中脘冷疼,鲜有得其真者,市家多以草仁假代,安获奇功?考究《图经》,着明形色俾后医士过目即知。匪但可取效病患,抑亦不受欺于卖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