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小报春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小报春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小报春花、癞痢头花、山白菜、小蓝花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000m的湿草地、田梗、地边、沟边。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和云南(鹤庆、邓川、洱源、昆明、宜良、澄江、蒙自)。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小报春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mula forbesii Franch.采收和储藏:冬、春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
拼音注音
Xiǎo Bào Chūn
别名
小报春花、癞痢头花、山白菜、小蓝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小报春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mula forbesii Franch.
采收和储藏:冬、春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000m的湿草地、田梗、地边、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和云南(鹤庆、邓川、洱源、昆明、宜良、澄江、蒙自)。
原形态
二年生草本。全株密被白色细毛。须状根细长,白色。叶基生、叶柄长2-4cm;叶片卵形至长卵形,长1-3.5cm,宽0.5-2.5cm,先端圆钝或钝尖,基部心形,边缘具不规则钝锯齿,上面疏被多细胞柔毛,下面散布球状小腺体,主要沿叶脉被毛。数枝花葶从叶丛中抽出,高10-25cm,被纤毛;具伞形花序1轮,少有2轮,每轮有4-8花;苞片条形,长3mm,多少被粉;花梗直立,长6-20mm,果时长可达30mm,被小腺体;花萼钟状,长3-4.5mm,被白粉,5裂,分裂近达中部,裂片三角形,先端锐尖;花冠杯状高脚碟形,淡红色,冠筒长4.5-5.5mm,仅稍长于花萼,冠檐直径约1cm,5裂,裂片平展,倒心形,先端具深凹缺;长花柱花:雄蕊着生处距冠筒基部约1.5mm,花柱长约3mm,仅稍高出于花萼;短花柱花:雄蕊距冠筒基部约3mm处着生,花住长约1mm。蒴果球形,直径约3mm,短于宿存花萼。花期2-3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多皱缩成团,湿润展开后,根茎细弱,有多数须状根,叶丛生。叶片长圆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3.5cm,宽0.2-2.5cm,先端钝圆,基部截形至浅心形,边缘具圆点状浅裂,裂片有牙齿,上面有白色柔毛,下面有球形小腺体;叶柄长约与叶片等长,有白色柔毛。花季多数,有柔毛,近顶端有橄榄色粉;伞形花序1-2,苞片披针形,有粉,花梗有小腺体;花萼钟状,被橄榄色或黄色粉,花冠浅红棕色。气微香。
性味
辛;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止痛。主肺热咳嗽;小儿高热;咽喉红肿;目赤肿痛;小便淋涩;湿热带下;风湿热痹;跌打瘀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