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败酱 |
---|---|
门类 | 中药材·《证类本草》· |
中文名 | 败酱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唐慎微·宋(公元960-1279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败酱·《证类本草》·唐慎微 |
更多 | 作者:唐慎微 朝代:宋 年份:公元960-1279年 |
(败酱_图缺)
味苦、咸,平、微寒,无毒。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疾痛。一名鹿肠,一名鹿首,一名马草,一名泽败。生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曝干。
陶隐居云∶出近道,叶似 ,根形似茈胡,气如败豆酱,故以为名。唐本注云∶此药不出近道,多生岗岭间。叶似水莨及薇衔,丛生,花黄根紫,作陈酱色,其叶殊不似 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鹿酱,臣,败酱是也。味辛、苦,微寒。治毒风 痹,主破多年凝血,能化脓为水及产后诸病,止腹痛,余疹烦渴。日华子云∶味酸。治赤眼障膜, 肉, 耳,血气心腹痛,破症结,产前后诸疾,催生落胞,血晕,排脓,补 ,鼻洪,吐血,赤白带下,疮痍疥癣,丹毒。又名酸益。七、八、十月采。
图经曰∶败酱,生江夏川谷,今江东亦有之,多生岗岭间。叶似水莨及薇衔,丛生,花黄根紫色,似柴胡,作陈败豆酱气,故以为名。八月采根,曝干用。张仲景治腹痈,腹有脓者。薏苡仁附子败酱汤∶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三物捣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取一升,顿服之。小盒饭下,愈。
雷公云∶凡使,收得后便粗杵,入甘草叶相拌对蒸,从巳至未,出,焙干,去甘草叶,取用。杨氏产乳∶治蠼 尿绕腰者。煎败酱汁涂之,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