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葫芦巴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述钩元》·隰草部 |
中文名 | 葫芦巴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杨时泰·清(公元1644-1911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葫芦巴·《本草述钩元》·杨时泰 |
更多 | 《本草述钩元》清·杨时泰(公元1644-1911年) 著 |
一名苦豆。种出海南诸番。其国芦菔子也。今广州黔州俱有。不及舶上者佳。
夏结子。至秋采。
味苦。气大温纯阳。命门药也。主治元阳不足。肾脏虚冷。元阳衰冷。气潜伏不能归元者。
效。
坠。
肉四囊肿渐明无力。
顶合住荞麦服至内消丸主之。沉香木香各半五七十丸。盐酒下。
〔论〕葫芦巴味苦大温。从水摄火。即从火温水。能敛互水火两肾之元阳。参之归元主治腰痛并(于二胱。
取上〔修治〕入药淘净。酒浸一宿。晒干蒸熟。或炒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