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扁竹兰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扁竹兰 |
拉丁名 | Biǎn Zhú Lán |
英文名 | Rhizome of Watt Tupistra |
别名 | 白跌打、见血封口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密林下阴湿处或溪边和山谷旁。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广东、广西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云南中草药》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弯蕊开口箭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upistra wattii (C.B.Clarke)Hook.f.[Campylandra wattii C.B.Clarke].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除去叶及须根,洗净,切 |
《中华本草》:扁竹兰
拼音注音
Biǎn Zhú Lán
别名
白跌打、见血封口
英文名
Rhizome of Watt Tupistra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弯蕊开口箭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upistra wattii (C.B.Clarke)Hook.f.[Campylandra wattii C.B.Clark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除去叶及须根,洗净,切片后用米泔水浸泡,再用京竹叶煮3h,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密林下阴湿处或溪边和山谷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柄叶开口箭,多年生草本。根茎长,下部多少弯曲呈弧形,圆柱形,直径0.8-1.2cm,黄褐色。中3-10枚生于延长的茎上;叶柄长3-9cm,基部扩大,抱茎;叶片纸质,窄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至椭圆状卵形,长6.5-20cm,宽3-7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穗状花序直立或外弯,侧生,长2.5-6cm;苞片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绿色或黄色,有几枚无花包片聚生于花序顶端;花被圆筒状,筒长3-5mm,上部6裂,裂片开展,宽卵形,长3.5-4mm,宽2-4mm,肉质,红褐色或黄绿色;雄蕊6,花丝下部扩大,贴生于花被筒上,上部分离,长1.5-2mm,内弯,花药宽卵形;子房球形,花柱不明显,柱头钝三棱形,先端3裂。浆果球形,直径9-11mm,红色,具种子1-3颗。花期2-5月,果期次年1-4月。
化学成分
根茎含弯蕊开口箭甙元(wattigenin)A,螺甾四醇(ranmogenin)D。
药理作用
本品药理作用未见报道。同属植物中云南的黄花开口箭Tupistra aurantia Wall.,民间用以消肿。实验证明,其根茎酊剂对在位蛙心、兔心,猫的心电图及离体豚鼠心脏标本有强心作用。强心作用出观时间、作用高峰时间、中毒时间与心搏停止时间,均与洋地黄接近,因此可能属慢效心甙类。其生物活性(鸽法)较洋地黄小一倍。另外,从云南产同属植物T.fimbriata Hand.-Mazz.中提得的强心甙一开口箭素(Tupistrin)有典型的洋地黄样作用,但似属于速效心甙类。鸽用开口箭素24小时后已完全从体内排除。对鸽的最小致死量为1.394土0.069mg/kg,为毒毛旋花子甙G的 l/8,而略大于黄夹甙;其治疗指数为3.12,较毒毛旋花子甙G(2.31)为大。开口箭素无溶血作用,对热稳定。
性味
辛;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主感冒风热;咳嗽咽痛;扁桃体炎;淋巴结炎;跌打骨折;胃痛吐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6g;或浸酒;研末,1-2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布。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