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莪术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莪术 |
拉丁名 | é Shù |
英文名 | Rhioxma Curcumae Aeruginosae |
别名 | 蓝心姜、黑心姜、姜七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山谷、溪旁及林边等的阴湿处。主产广西、四川。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为姜科植物莪术Curcuma aerugionosa Roxb.的根茎。秋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及杂质。 |
《中药大辞典》:莪术
拼音注音
é Shù
别名
蓝心姜、黑心姜、姜七
英文名
Rhioxma Curcumae Aeruginosae
来源
为姜科植物莪术Curcuma aerugionosa Roxb.的根茎。秋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及杂质。
生境分布
生于山谷、溪旁及林边等的阴湿处。主产广西、四川。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光滑无毛。叶椭圆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5~60cm,宽10~15cm,中部常有紫班;叶柄较叶片为长。花茎由根茎单独发出,常先叶而生;穗状花序长约15cm;苞片多数,下部的绿色,缨部的紫色;花萼白色,顶端3裂;花冠黄色,裂片3,不等大;侧生退化雄蕊小;唇瓣黄色,顶端微缺;药隔基部具叉开的矩。蒴果狼状三角形。花期3~5月。
性状
根茎圆锥形,上端较尖,下端钝圆,长2~6cm,直径2~3cm。表面淡黄色,稍皱缩,有明显的环节,节上有鳞片样叶柄残基,并有圆点状根痕。质坚实,断面黄绿色,内皮层环圆形,中柱占大部分。气微香,味苦辣。
干燥的根茎,呈卵圆形或纺锤形,质坚实而重,极难折断,破开面灰褐色至黄绿色,角质状,有光泽,并有一黄白色环及白色的筋脉小点。稍有香气,鼓掌微苦而辛。以个均匀、质坚实、断面灰褐色者为佳。
化学成分
根茎含挥发油,油中含的成分有莪术呋喃酮(curzerenone)、表莪术呋喃酮(epicurzerenone)、莪术呋喃烃(curzenene)、莪术双酮(curdione)、莪术醇(curcumol)、樟脑、龙脑等。
性味
苦辛,温。入肝、脾经。
注意
气血两虚,脾胃薄弱无积滞者慎服。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血瘀腹痛、肝脾肿大、心腹胀痛,积聚,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饮食积滞。(1)行气止痛,破血消积:用于气滞血瘀之经闭、胸胁痛、腹痛及症瘕肿块等。常配三棱。(2)消食化积:用于饮食积滞之胃腹胀痛,常配焦麦芽、焦槟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