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麒麟菜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麒麟菜 |
拉丁名 | Qí Lín Cài |
英文名 | |
别名 | 鸡脚菜、鹿角菜、鸡胶菜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纲目拾遗》 |
更多 | 为红翎菜科植物麒麟菜或珍珠麒麟菜的藻体。 |
《中药大辞典》:麒麟菜
拼音注音
Qí Lín Cài
别名
鸡脚菜(《纲目》),鹿角菜(《琉球国志略》),鸡胶菜(《罗源县志》)。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红翎菜科植物麒麟菜或珍珠麒麟菜的藻体。
原形态
①麒麟菜
藻体长12~30厘米,宽2~3毫米,肥厚多肉,紫红色,软骨质,不规则的分枝。基部具一圆盘状的固着器,上生少许纤维状根。分枝圆柱形,腋角广开,近于水平伸出,互生、对生、偏生,或为叉状分枝,顶端往往尖细,四周具疣状突起。分枝上部的突起密集,在下部的稀疏。内部结构:皮层的最外2~3层细胞较小,向内则为渐大的薄壁细胞,髓部中央有藻丝。四分孢子囊集生。囊果突起于藻休表面,为半球形。
分布我国台湾沿岸。日本(琉球)、马来群岛、印度尼西亚等地亦有分布。
②珍珠麒麟菜
藻体黄绿色至紫红色,腹面暗红,平卧,分枝彼此重迭,缠结成径约10~20厘米之团块。分枝为圆柱形或稍扁压,宽5~10毫米,二叉式或偶有三叉式、四叉式分枝;表面突生乳头状或圆锥状突起,在较老的枝上乳头状突起较低,或不明显,腹面突起较少。藻体腹面有多数固着器,有的在较长的小枝顶端具有一圆盘状固着器,附着于其他分枝,使藻体愈合成团。本种外形变异。甚大,内部结构,皮层约2~3层;髓部厚,散布着较多的小细胞。
一般生于大干潮线下1~2米处的碎珊瑚上。分布我国海南(琼海)和台湾。日本(琉球群岛)亦有分布。
化学成分
麒麟菜含粘质,粘质的成分中有半乳糖、半乳糖硫酸酯、半乳糖硫酸酯钙盐、3,6-去水半乳糖、D-葡萄糖醛酸和D-木糖。
性味
《纲目拾遗》:"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
《纲目拾遗》:"消痰。能化一切痰结,痞积,痔毒。"
复方
治辛苦劳碌之人,或嗜酒多欲,忽生外痔:麒麟菜洗去灰一两,用天泉水煮烊,和白糖五钱食之。(《养生经验补遗》石花膏)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