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变叶美登木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变叶美登木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Variable-leaved Mayten |
别名 | 变叶裸实、刺仔木、咬眼刺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平地及海岸等处。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变叶美登木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ytenus diversifolius (Hemsl.)Hou[Gymnosporia diversifolia (Hemsl) Maxim.]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切 |
拼音注音
Biàn Yè Měi Dēnɡ Mù
别名
变叶裸实、刺仔木、咬眼刺(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英文名
Variable-leaved Mayten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变叶美登木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ytenus diversifolius (Hemsl.)Hou[Gymnosporia diversifolia (Hemsl) Maxim.]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平地及海岸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
原形态
变叶美登木 灌木,高达3m。1-2年生小枝先端尖锐成刺,密被短锈色毛。叶互生;叶柄极短或近无柄;叶片近革质,宽倒卵形至窄长倒卵形,长1.5-4cm,宽1-2cm,先端圆钝或稍内凹,边缘具疏圆齿。聚伞花序腋生;花极小,直径2-3mm,淡绿色,5数;雄蕊5,着生花盘边缘之下;子房基部与花盘合生,2室,每室2胚珠,柱头2裂。蒴果红色,倒圆锥形。种子黑褐色,基部有短小假种皮。
化学成分
变叶美登木地上部分含美登木素(maytansine),美登普林(maytanprine),卫矛醇(dulcitol),无羁萜(酮)(friedelin),β-香树脂醇(β-amyrin),山柰甙(kaempferitrin),山柰酚-7-O-鼠李精甙(kaempferol-7-O-rhamnoside)。茎含变叶美登木素(maytensifolin)A、B、C,变叶美登木醇(maytenfoliol),变叶美登木酸(maytenfolic acid),粉蕊黄杨酮醇(pachysonol),海棠果醇(canophyllol),海棠果醛(canophyllal),无羁萜(酮),30-羟基无羁萜-3-酮(30-hydroxyfriedelan-3-one),29-羟基无羁萜-3-酮(29-hydroxyfrielan-3-one),无羁萜-3-酮-29-羧酸(3-oxofriedelan-29-oic acid),无羁萜-3-酮-28-羧酸(3-ox-ofriedelan-28-oic acid),28,29-二羧基-无羁萜-3-酮(28,29-dihydroxyfriedelan-3-one)。
归经
肝;脾经
性味
辛;苦;温
功能主治
化瘀消肿解毒。主肿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制成片剂。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株有抗癌作用。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