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使君子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述钩元》·蔓草部 |
中文名 | 使君子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杨时泰·清(公元1644-1911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使君子·《本草述钩元》·杨时泰 |
更多 | 《本草述钩元》清·杨时泰(公元1644-1911年) 著 |
出岭南闽(邵武)蜀。(眉州)其藤如葛。绕树而上。四五月开红花。五瓣。七八月结子。如拇指大。类栀子而有五棱。壳内白仁如榧。七月采之。久则油黑不堪用。
气味甘温。主小儿五疳。小便白浊。杀虫疗泻痢。健脾胃。除虚热。治小儿百病疮癣。
能益虫。人七生七泻痢者。
繇)得芦荟米饮每服一〔论〕使君子花瓣五出。实介五棱。中仁甘白。为脾胃要药。夫健脾胃之味不少。何以疳虫酝酿五疳土而金。
缪氏。小儿泄痢有赤积。是暑气所伤。禁与肉蔻诃子等涩热药同用。服此药。忌饮热茶。
犯〔修治〕去壳用仁。或兼用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