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猪 |
---|---|
门类 | 中药材·《药性切用》·兽部(畜兽鼠) |
中文名 | 猪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徐大椿·清(1741)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猪·《药性切用》·徐大椿 |
更多 | 《药性切用》是清代徐大椿撰著的一部本草类中医著作,成书于清乾隆六年(1741)。全书收药七百二十六种,分草、木、果、菜、谷、金石、水、火、土、禽、兽、虫、鱼、鳞、介、人十六部。每药依次阐述异名、性味、归经、功用主治、炮制、禁忌等内容,颇多个 |
属水,性味咸寒,入肾而补虚润燥,充饥泽肤。精肉∶补肝益血。性难克化,小儿不宜多食,病初愈初起均忌。心血入心,猪肝入肝,可为诸药引经。猪肚∶入胃健脾。猪肺∶入肺治痿。猪肾∶入肾补益。猪肠∶入肠,治肠风久痢。猪脬∶入脬,治遗溺虚疝,随病入药,蒸食效。猪胆汁∶泻肝胆之火,和醋少许;灌谷道中,通大肠虚闭。膏油∶润燥杀虫,兼通燥闭。猪脑∶治头风作痛,牵连巅顶,多食损阳道。脊髓∶补脊充髓。猪蹄∶通乳治疮。
悬蹄甲∶烧灰,治寒热五痔。猪尾血∶起痘疮倒靥。猪耳及头肉∶动风少食,病初愈人切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