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金牛七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金牛七 |
拉丁名 | Jīn Niú Qī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山坡草地。分布陕西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陕西中草药》 |
更多 | 为毛茛科植物太白乌头的块根。夏、秋采挖当年生的块根。去须根,经炮制加工后晒干。 |
《中药大辞典》:金牛七
拼音注音
Jīn Niú Qī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太白乌头的块根。夏、秋采挖当年生的块根。去须根,经炮制加工后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分布陕西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5~60厘米。块根圆锥形,具须根,外皮黑褐色,常2个并生。茎直立,单一,不分枝或中部以上分枝,紫色,上部稍拱曲。叶互生,具长柄1,轮廓五角形,长3.5~4.5厘米,宽5~6厘米,3~5掌状深裂;裂片倒卵状菱形,再羽状深裂。总状花序顶生;花少数,有叶状总苞;花萼花瓣状,蓝紫色,上萼片盔状,基部具短爪。蓇葖果长约8毫米。
性味
辛微苦,性温,有大毒。
注意
服药后忌烟、酒、浆水及辛热饮食两小时。高烧患者及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止痛,解痉,麻醉,败毒,祛风湿,活血散瘀,治跌打损伤,劳伤,风湿性关节炎,无名肿毒,痈肿疔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厘(须同用三倍量桃儿七);研粉.1~3厘(凉开水送服)。外用:以水、酒或醋磨涂,或研粉调敷。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