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貒骨(土猪骨)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大辞典_貒骨图片_中药材

时间 : 02-09 投稿人 : 兴嘉 点击 :
物种 貒骨
门类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中文名 貒骨
拉丁名 Tuàn Gǔ
英文名
别名 土猪骨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分布区域 产于四川。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备注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食疗本草》
更多 为鼬科动物猪獾的四肢骨。

《中药大辞典》:貒骨

拼音注音

Tuàn Gǔ

别名

土猪骨(《四川中药志》)。

出处

《食疗本草》

来源

为鼬科动物猪獾四肢骨

生境分布

产于四川。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貒肉"条。

性状

四肢骨短小,前后掌均带有皮毛,爪长,弯曲,锐利,淡黄色,毛棕黑色,粗而长。前肢骨由两节组成,长各约11厘米,粗1.2厘米。后肢上节长约12厘米,粗约1.3厘米,下节帮骨细小,主骨粗约1.2厘米,微弯曲。骨质不甚沉重,外表黄白色,断面骨膘不太厚实。

性味

《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酸,无毒。"

功能主治

①《食疗本草》:"主上气咳嗽,炙末酒和三合服之,日二。"

②《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筋骨疼痛及皮肤湿热发痒。"

用法用量

内服:浸酒或炙黄研末。

摘录

《中药大辞典》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