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展花乌头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展花乌头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Patentflower Monkshood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600m的山地草坡。资源分布:分布于西藏中南部。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处 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毛莨科植物展花乌头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chasmanthum Stapf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茎叶、泥土,晒干。 |
拼音注音
Zhǎn Huā Wū Tóu
英文名
Patentflower Monkshood
出处
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莨科植物展花乌头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chasmanthum Stapf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茎叶、泥土,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600m的山地草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藏中南部。
原形态
展花乌头 多年生草本,高约50cm。块根胡萝卜形,长约7cm,直径约8mm。茎直立,无毛。叶互生;叶柄长3-5.5cm,无毛;叶片五角状圆形,长4.2-4.8cm,宽4-5.6cm,3全裂几达基部,中央全裂片菱形,3深裂,深裂片多少细裂,侧全裂片斜扇形,不等2深裂,两面无毛或几无毛。总状花序狭长,有约25朵密集的花;花序轴和花梗被伸长的短柔毛;下部苞片叶状,上部苞片线形;下部花梗长4-7mm;小苞片生花梗上部,线形;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片,花瓣状,蓝堇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船状镰刀形,基部至喙长约1.8cm,下缘稍凹,与外缘形成狭喙,侧萼片宽倒卵形,长约1.3cm,下萼片长圆形;花瓣2,长约1.5cm,爪有少数毛,瓣片长约5mm,无毛,唇长约2.5mm,距极短,半球形,长约0.7mm;雄蕊多数,花丝全缘,无毛,或偶有短毛;心皮5,被疏柔毛。蓇葖果。种子多数。花期9月,果期10月。
化学成分
块根含展花乌头宁(chasmanine),乌头碱(aconitine),展花乌头碱(chasmaconitine),殷乌头碱(indaconitine),高展花乌头宁(homochasmanine),展花乌头替宁(chasmanthinine),布氏翠雀花碱(browniine)。
归经
脾;肾经
性味
辛;苦;性热;有毒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止痛。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宜久煎。
各家论述
《西藏常用草药》:镇痛、祛风、治风湿。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