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竹茹(附)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崇原》·卷中\本经中品 |
中文名 | 竹茹(附)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张志聪·清(公元1674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竹茹(附)·《本草崇原》·张志聪 |
更多 | 作者:着者张志聪殁而书未成,后由弟子高世栻续成;朝代:清·康熙十三年;年份:公元1674年。 |
气味甘,微寒,无毒。主治呕 温气,寒热,吐血,崩中。(《别录》附。)
(用刀轻轻刮去竹皮上粉青,取青内之皮,谓之竹茹。今人用竹沥、竹茹,皆取大竹,不知淡竹、苦竹、 竹皆细小不大,俱系野生,非家种也。)
呕 ,吐逆也。温气,热气也。竹茹,竹之脉络也。人身脉络不和,则吐逆而为热矣。
脉络不和,则或寒或热矣。
充肤热肉,淡渗皮毛之血,不循行于脉络,则上吐血而下崩中矣。凡此诸病,竹茹皆能治之,乃以竹之脉络而通人之脉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