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倒吊果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纲目拾遗》·卷七 果部上 |
中文名 | 倒吊果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赵学敏·清(公元1765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倒吊果·《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 |
更多 | 《玉楸药解》清 黄元御 著 |
御制几暇格物编,俗名吊搭果,形似山梨而小,体微长,味酢,肉多沙,长蒂。诸果始生时皆向上,此果花实皆下垂,故名。生时坚涩,熟乃沙,树枝叶俱如梨,为秦中物产,今遵化沿边有之。而考之书笈草木诸谱,皆不载倒吊之名,惟上林赋云∶答离支。答音近打拉。张揖注云∶答果名,按梅尧臣牡丹诗,用打拉二字,北人方言以欹垂为打拉,是答名果,或因其下垂也。说文海篇俱作果,今名吊搭,或者答还音之转耳。
性暖,利胸膈,健脾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