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紫萁贯众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紫萁贯众 |
拉丁名 | Zǐ Qí Guàn Zhònɡ |
英文名 | Rhizoma Osmundae |
别名 | 大贯从、薇贯众、大叶狼衣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山坡林下溪边、山脚路旁。产于秦岭以南暖温带及亚热带地区。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为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e Thunb.的根茎及叶柄基部。全年采收,削去地上部分,晒干。 |
《中药大辞典》:紫萁贯众
拼音注音
Zǐ Qí Guàn Zhònɡ
别名
大贯从、薇贯众、大叶狼衣
英文名
Rhizoma Osmundae
来源
为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e Thunb.的根茎及叶柄基部。全年采收,削去地上部分,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林下溪边、山脚路旁。产于秦岭以南暖温带及亚热带地区。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茎短块状。叶丛生,二型,幼时密被绒毛;营养叶三角状阔卵形,长30~50cm,宽25~40cm,顶部以下二回羽头,小羽片披镇形,先端稍钝,基部圆楔形,边缘有细锯齿,叶脉叉状分离;孢子叶的小羽片极狭,卷缩成线形,沿主脉两侧密生孢子囊,成熟后枯死,有时在同一叶上生有营养羽片和孢子羽片。
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稍弯曲,长10~17cm,直径3~6cm。根茎无鳞片,上侧密生叶柄残基,下侧着生多数棕黑色弯曲的细根。叶柄基部呈扁圆柱形,弯曲。长4~6cm,直径3~5mm,具托叶翅,但翅多已落;表面棕色或棕黑色,横断面呈新月形或扁圆形,维管束组织呈U形,且常与外层组织分离。味微涩。
化学成分
含尖叶土极甾酮A(ponasteroneA)、脱皮甾酮(ecdysterone,custecdy--sone)及脱皮酮(ecdysone)。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血。用于防治感冒、鼻衄头晕、痢疾、崩漏。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