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獐骨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獐骨 |
拉丁名 | Zhānɡ Gǔ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别录》 |
更多 | 为鹿科动物獐的骨骼。 |
《中药大辞典》:獐骨
拼音注音
Zhānɡ Gǔ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鹿科动物獐的骨骼。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獐肉"条。
性味
甘,温。
①《别录》:"微温。"
②《药性论》:"味甘,无毒。"
③《日用本草》:"味咸。"
功能主治
①《别录》:"主虚损泄精。"
②《日华子本草》:"益精髓,悦颜色。"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浸酒。
复方
治产后虚乏,五劳七伤,虚损不足,脏腑冷热不调:獐骨一具,远志、黄芪、芍药、干姜、防风、茯苓、厚朴各三两,当归、橘皮、甘草、独活、芎藭各二两,桂心、生姜各四两。上十五味细切,以水三斗,煮獐骨,取二斗,去骨纳药煎,取五升,去滓,分五服。(《千金方》獐骨汤)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