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桂木根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桂木根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1.生于低海拔的温暖山区、路旁、林缘或疏林中。2.生于低海拔的山地、林缘,多栽培。资源分布:1.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2.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桂木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rtocarpus hypargyraus Hance.2.Artpcapus nitidus Trec.subsp.lingnanensis(Merr.)Jarr.[A.lingna |
拼音注音
Guì Mù Gēn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桂木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rtocarpus hypargyraus Hance.2.Artpcapus nitidus Trec.subsp.lingnanensis(Merr.)Jarr.[A.lingnanensis Mer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低海拔的温暖山区、路旁、林缘或疏林中。
2.生于低海拔的山地、林缘,多栽培。
资源分布:1.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2.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原形态
1.乔木,高达10m,全株有乳汁。树皮暗紫色,成薄片剥落;小枝被略紧贴的柔毛。单叶互生,2列;叶柄长l-2.2cm,有短毛;托叶线形或狭三角形,长约2mm,被毛,脱落后有疤痕;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7-22cm,宽3一8.5cm,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嫩叶常为羽状浅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例脉7一9对,与细脉交织成网脉在背面突起。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单个腋生,倒卵形或棒状形,长1.5-2cm,直径1-1.5cm,总花梗长1-2cm,被浅灰色短柔毛;雄花有花被片4,分离,线形或匙形,长1mm,密被微柔毛;雄蕊1,花丝长椭圆形,花药椭圆形。聚合果近球形,直径3-4cm,黄色,干时褐色,被短毛,表面有不明显、宿存的乳状突起,萼片近轴部分分离,结果时约12枚;果柄长3.5-6.5cm,被短柔毛。花期春末夏初,果期秋季。
2.桂木与白佳木的区别在于:叶片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先端钝或短渐尖。聚合果直径达5cm,鲜时红色,干后褐色,被绒毛;种子10-15颗。
归经
胃经
性味
辛;性微温
功能主治
健脾和胃;祛风活血。主胃脘不舒;食欲不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浸酒内服外擦,或水煎冲甜酒服。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