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抱树莲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抱树莲 |
拉丁名 | Bào Shù Lián |
英文名 | |
别名 | 巧根藤、飞连草、星毛抱树莲、抱石莲、瓜子菜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附生于树上。分布我国南部。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声草药性备要》 |
更多 | 为水龙骨科植物抱树莲的全草。 |
《中药大辞典》:抱树莲
拼音注音
Bào Shù Lián
别名
巧根藤、飞连草(《岭南采药录》),星毛抱树莲(《广州植物志》),抱石莲、瓜子菜(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
《声草药性备要》
来源
为水龙骨科植物抱树莲的全草。
生境分布
附生于树上。分布我国南部。
原形态
多年生附生草本。根状茎细长,匍匐;鳞片密集,细小、卵形,边缘撕裂状。叶疏生,叶柄基部有节,被鳞片;营养叶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厘米,宽1~2厘米,近无柄或有短柄,先端浑圆,基部多少斜截头状或楔尖,全缘,厚肉质,干燥时如革质,表面疏被脱落的星状茸毛;孢子叶线形,长5~10厘米或更长,宽3~8毫米,先端钝,基部渐狭,叶脉不明显,在强光下可见,联结,有单出或分枝的内藏小脉。孢子囊群接近叶缘排成一阔线形,初时较狭,后渐扩张几乎覆盖叶背全面;孢子囊与少数有柄的星状茸毛混生;孢子扁圆形。
性味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味甘淡,性微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治黄疸,风湿疼痛,腮腺炎,淋巴结结核,疥癞,跌打损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疥癞,杀虫。"
②《岭南采药录》:"煎服治眼热,跌打损伤瘀痛。"
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炎解毒,祛风止咳。治黄疸,淋巴腺结核,腮腺炎,咳嗽咳血,风湿骨痛,乳癌,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