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豆黄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豆黄 |
拉丁名 | Dòu Huánɡ |
英文名 | |
别名 | 大豆黄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食疗本草》 |
更多 | 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皮黑色的种子(黑大豆)蒸罨加工而成。 |
《中药大辞典》:豆黄
拼音注音
Dòu Huánɡ
别名
大豆黄(《干金方》)
出处
《食疗本草》
来源
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皮黑色的种子(黑大豆)蒸罨加工而成。
性味
《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
①孟诜:"主湿痹、膝痛,五藏不足气,胃气结积;益气,润肌肤。末之收盛,炼猪膏为丸服之,能肥健人。"
②《纲目》:"生嚼涂阴痒汗出。"
复方
①治脾气弱,不下食,饵此以当食:大豆黄二升,大麻子三升(熬令香)。上二味,治下筛,饮和服一合,日四、五,任情多少。(《千金方》麻豆散)
②治跌打、头眼青肿:大豆黄末,和敷之。(《千金方》)
制法
《纲目》:"用黑大豆一斗,蒸熟,铺席上,以蒿覆之,如盫酱法,待上黄,取出晒干,捣末收用。"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