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大丁草 |
---|---|
门类 | 中药材·《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文名 | 大丁草 |
拉丁名 | Dà Dīnɡ Cǎo |
英文名 | |
别名 | 小火草、臁草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山坡、沟谷、路旁及林下草丛中。我国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为菊科大丁草属植物大丁草Leibnitzia anandria (L.) Nakai [Gerbera anandria (L.)Sch.Bip.],以全草入药。开花前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丁草
拼音注音
Dà Dīnɡ Cǎo
别名
小火草、臁草
来源
为菊科大丁草属植物大丁草Leibnitzia anandria (L.) Nakai [Gerbera anandria (L.)Sch.Bip.],以全草入药。开花前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沟谷、路旁及林下草丛中。我国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下生多数细长须根,具辛辣味,有春秋二型:春型植株较矮小,基生叶丛生,莲座状,有长柄;叶片椭圆状宽卵形,长2~5.5厘米,宽1.5~4.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心形,边缘浅齿状或基部羽裂。春夏间抽花葶,高8~19厘米,初有白色蛛丝毛密生,后渐脱落。有条形苞叶。头状花序单生,直径约2厘米;边花舌状,淡紫色,中央花管状,黄色。秋型植株高大,基生叶倒披针状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广卵形,长5~16厘米,宽3~5.5厘米,基部逐渐变窄成柄,边缘提琴状羽裂,顶端裂片卵形,边缘具不规则圆齿,上面绿色,下面密生白色蛛丝毛。秋季开花,仅有管状花。瘦果纺锤形,两端收缩。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止咳,止血。用于肺热咳嗽,肠炎,痢疾,尿路感染,风湿关节痛;外用治乳腺炎,痈疖肿毒,臁疮;烧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0.3~1两;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或捣烂敷患处。
复方
外伤出血:大丁草研末,撒伤口。有一定的止血和消炎效果。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