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白颈蚯蚓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衍义》·卷十七 |
中文名 | 白颈蚯蚓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寇宗奭·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白颈蚯蚓·《本草衍义》·寇宗奭 |
更多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
自死者良,然亦应候而鸣。此物有毒,昔有病腹大,夜间蚯蚓鸣于身,有人教用盐水浸之而愈。崇宁末年,陇州兵士暑月中在 厅前,跣立厅下,为蚯蚓所中,遂不救。
后数日,又有人被其毒,博识者教以先饮盐汤一杯,次以盐汤浸足,乃愈。今入药,当去土,了微炙。若治肾脏风下疰病,不可阙也,仍须盐汤送。王荆公所谓“ 壤太牢俱有味,可能蚯蚓独清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