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黑鹅脚板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黑鹅脚板 |
拉丁名 | Hēi é Jiǎo Bǎn |
英文名 | Herb of Erectspine Sanicle |
别名 | 干小黑药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3200m的山涧林下、路旁、沟谷及溪边等处。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直刺变豆菜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nicula orthacantha S. Moore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
《中华本草》:黑鹅脚板
拼音注音
Hēi é Jiǎo Bǎn
别名
干小黑药
英文名
Herb of Erectspine Sanicle
出处
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直刺变豆菜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nicula orthacantha S. Moore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3200m的山涧林下、路旁、沟谷及溪边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50cm。根茎粗短,支根细而多。茎1-6,直立,上部分枝。基生叶叶柄长5-26cm,基部有阔膜质鞘;叶片心形或心状五角形,长2-7cm,宽3.5-7cm,掌状3全裂,中裂片楔状倒卵形,基部有短柄,侧裂片斜楔状倒卵形,通常2裂至中部或近基部,所有裂片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或沿脉处呈淡紫红色,先端2-3浅裂,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或刺毛状齿;茎生叶略小,掌状3全裂。伞形花序具2-3分枝;总苞片3-5,钻形;伞辐3-8;小总苞片约5,线形或钻形;小伞形花序有花6-7;萼齿窄线形或刺毛状;花瓣白色、淡蓝色或紫红色,倒卵形;花柱长,向外反曲。双悬果卵形,长2.5-3mm,宽2-2.5mm,表面有短直的皮刺,有时皮刺基部连成薄层;分生果横剖面略呈圆形,油管不明显。花、果期4-9月。
归经
归肺;肝经
性味
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益肺止咳;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麻疹后热毒未尽;肺热咳喘;顿咳;劳嗽;耳热瘙痒;头痛;疮肿;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四川常用中草药》:治麻疹后热毒未尽,耳热瘙痒,跌打损伤。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