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狭头橐吾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狭头橐吾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山紫菀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50-3100m的山坡潮湿岩石边。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台湾、河南、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窄头橐吾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ularia stenocephala (Maxim.) Matsum.et Koidz. [Senecio stenocephalus Maxim.]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 |
拼音注音
Xiá Tóu Tuó Wú
别名
山紫菀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窄头橐吾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ularia stenocephala (Maxim.) Matsum.et Koidz. [Senecio stenocephalus Maxi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50-3100m的山坡潮湿岩石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台湾、河南、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态
窄头橐吾 多年生草本,高40-170cm,直径4-6mm,有根头,其上着生多数须根。茎直立,上部被蛛丝状毛。基生叶有长柄,达40cm,基部稍抱茎;叶片心形或肾状戟形,长和宽10-20cm,先端圆形而有突出的尖头,边缘有细齿,基部有较大而开燕尾服的齿,下面色浅,两面无毛,有常状脉;中部叶渐小,有下部鞘状抱茎的短柄;上部叶渐变为披针形或条形。花序总状,长达90cm;头状花序多数,直径2-3cm;有长梗;苞叶披针形,花后常下垂;总苞筒关,长约10mm;总苞片5个,2层,先端三角形;舌状花1-4个,舌片长圆形,长约20mm,黄色;管状花5-10个。瘦果圆柱形,有纵沟,长约10mm;冠毛污白色,长约6mm。花、果期8-12月。
化学成分
本品根含10α-H-呋喃橐吾酮(10α-H-furano-ligularenone)和10β-H-呋喃橐吾酮(10β-H-furanoligularenone)。及一新苯并呋喃衍生物:5,6-二甲氧基-2-异丙烯基苯并呋喃(5,6-dimethoxy-2-isopropenylbenzofuran)。
性味
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结;利尿。主乳痈;水肿;瘰疬;河豚鱼中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鲜全草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