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方叶五月茶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方叶五月茶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quadrate lobe Antidesma |
别名 | 田边木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旷野或疏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处 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方叶五月茶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tidesma ghaesembilla Gaertn.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摘,洗净,鲜用。 |
拼音注音
Fānɡ Yè Wǔ Yuè Chá
别名
田边木。
英文名
quadrate lobe Antidesma
出处
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方叶五月茶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tidesma ghaesembilla Gaertn.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摘,洗净,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旷野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原形态
方叶五月茶 灌木或小乔木,高l-6m。嫩枝被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约1cm,被短柔毛;托叶线形,早落;叶长圆形或倒圆形,长3-8cm,宽2-5cm,两端均近圆形,顶端有时有小尖头或微凹,全线,微卷,上面脉上多少被短柔毛,下面全部被短系毛或有时毛较稀疏,侧脉每边5-7条。雄花序为分枝的穗状花序;雌花序为分枝的总状花序,全部被白柔毛;雄花黄绿色,萼片5,稀6-7,卵形,密被短柔毛;雄蕊通常4-5,花丝插生于分离的腺体之间,腺体被长柔毛;雌花梗极短;花萼与雄花的相似;花盘环状,子房被短柔毛,柱头3枚。核果扁球状,被稀疏的短柔毛,直径约4mm。花期4-5月。
归经
肝经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拔脓止痒。主小儿头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木材用于通经:叶治小儿头痛。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