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半夏 |
---|---|
门类 | 中药材·《药鉴》·新刻药鉴卷之二 |
中文名 | 半夏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杜文燮·明(公元1368-1644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半夏·《药鉴》·杜文燮 |
更多 | 作者:杜文燮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气微寒,味辛苦,而辛浓于苦,气味俱轻,有小毒,阳中之阴也,降也。入足阳明太阴少阳三经之药也。主治湿痰,不能治热痰,医概用之,误矣。盖脾胃之所喜者,燥也,所恶者,湿也。半夏性燥而去湿,故脾胃得之而健也。火痰黑、老痰胶,须加芩连栝蒌海粉。寒痰清、湿痰白,要入姜附苍术陈皮。风痰卒中昏迷,加皂荚天南星。痰核延生肿突,入竹沥白芥子。凡诸血证妊妇,及少阳伤寒而渴,并诸渴症,皆不可用,半夏惟其性燥,损血耗气,而燥津液也。治饮冷伤肺而嗽,除痰厥头疼而愈。夫曰止呕,为足阳明药也。夫曰消痰,为足太阴药也。小柴胡用之,虽为止呕,亦助柴胡以去恶寒,是又为足少阳药也。小柴胡用之,虽能去寒,亦助黄芩以去湿热,是又为足阳明药也。往来寒热,在表里之中,用此有各半之意,故名半夏。经曰,肾主五液,化为五湿,自入为唾,入肝为泣,入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有痰涎曰嗽,无痰涎曰咳。痰者,因嗽而动脾之湿也。半夏能泄痰之标,不能泄痰之本。本者,肾也。嗽无形、痰有形,无形则润,有形则燥,所以为流湿就燥也。脾主湿主痰,脾淫于湿,则因而失运化之职,诸液浸淫,统血不荣,凡诸津液悬敛,皆凝滞壅遏,随气上升,而成咳唾之痰,日久郁注而成诸病之痰。故半夏性热味辛,所以燥湿也。射干为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板,反乌头乌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