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蜀葵子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蜀葵子 |
拉丁名 | Shǔ Kuí Zǐ |
英文名 | Seed of Hollyhock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本种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殃各地广泛栽培。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本草述》:(蜀葵子)其性味类利于气血燥而泣看,未可施于虚赢中寒之体也,临病其审处之。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蜀葵Althaea rosea (L.)Cav. 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thaea rosea (L.)Cav. [Alcea rosea L.;Althaea sinensis Cav.;A.rosea ( |
《中华本草》:蜀葵子
拼音注音
Shǔ Kuí Zǐ
英文名
Seed of Hollyhock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本草述》:(蜀葵子)其性味类利于气血燥而泣看,未可施于虚赢中寒之体也,临病其审处之。
来源
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蜀葵Althaea rosea (L.)Cav. 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thaea rosea (L.)Cav. [Alcea rosea L.;Althaea sinensis Cav.;A.rosea (L.) Cav.var.sinensis (Cav.) S.Y.Hu]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后摘取果实,晒干,打下种子,筛去杂质,再晒干。
生境分布
本种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殃各地广泛栽培。
原形态
蜀葵 二年生直立草本,高达2m。茎枝密被刺毛。叶互生;叶柄长5-15cm,被星状长硬毛;托叶卵形,长约8mm,先端具3尖;叶近圆心形,直径6-16cm,掌状5-7浅裂或波状棱角,裂片三角形或圆形,中裂片长约3cm,宽4-6cm,上面疏被星状柔毛,粗糙,下面被星状长硬毛或绒毛。花腋生,单生或近簇生,排列成总状花序式,具叶状苞片。花梗长约5mm,果时延长至1-2.5cm,被星状长硬毛;小苞片杯状,常6-7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8-10mm,密被星状粗硬毛,基部合生;萼钟状,直径2-3cm,5齿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长1.2-1.5cm,密被星状粗硬毛;花大,直径6-10cm,有红、紫、白、粉红、黄和黑紫等色;单瓣或重瓣,花瓣倒卵状三角形,长约4cm,先端凹缺,基部狭,爪被长髯毛;雄蕊柱无毛,长约2cm,花丝纤细,长约2mm,花柱分枝多数,微被细毛。果盘状,直径约2cm,被短柔毛,分果爿近圆形,多数,背部厚达1mm,具纵槽。花期2-8月。
化学成分
果实含脂肪油,以油酸(oleic acid)计达34.88%。
性味
甘;寒
注意
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利尿通淋;解毒排脓;润肠。主水肿;淋症;带下;乳汁不通;疮疥;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小儿大便不通: 捣白花胡葵子未,煮汁服。(《干金方》)②催生: 蜀葵子二钱,滑石三钱。为未,水服五钱。 (《江斋直指方》)③治水肿、大小便不畅、尿路结石: 蜀葵子研粉,每服二钱,开水送下,每日二次。(《陕西中草药》)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治一切疮疥并瘢疵土(土,《纲目》引《日华子本草》作'赤')靥。
2.《日华子本草》:治淋涩,通小肠,催生落胎,疗水肿。
3.《本草正》:润大肠,通乳汁。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