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梵天花根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梵天花根 |
拉丁名 | Fàn Tiān Huā Gēn |
英文名 | root of Procumbent Indian Mallow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小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梵天花Urena procumbens L.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rena procumbens L.[U.sinuata 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
《中华本草》:梵天花根
拼音注音
Fàn Tiān Huā Gēn
英文名
root of Procumbent Indian Mallow
出处
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梵天花Urena procumbens L.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rena procumbens L.[U.sinuat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小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原形态
梵天花 小灌木,高约80cm。枝平铺,小枝被星状绒毛。叶互生;叶柄长4-15mm,被绒毛;托叶钻形,长约1.5mm,早落;下部的叶轮廓为掌状3-5深裂,裂口深达中部以下,圆形而狭,长1.5-6cm,宽1-4cm,裂片菱形或倒卵形,呈葫芦状,先端钝,基部圆形至近心形,具锯齿,两面均被星状短硬毛,上部的叶通常3深裂。花单生或近簇生,花梗长2-3mm;小苞片长约7mm,基部合生,疏被星状毛;萼较短于小苞片或近等长,卵形,尖头,被星状毛;花冠淡红色,花瓣长10-15mm;雄蕊柱无毛,与花瓣等长。果球形,直径约6mm,具刺和长硬毛,刺端有倒钩。种子平滑无毛。花期6-9月。
归经
心;肝;肺;胃;脾;肾经
性味
甘;甘;平
注意
孕妇忌用。
功能主治
健脾化湿;活血解毒。主风湿痹痛;劳倦乏力;肝炎;疟疾;水肿;白带;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炖肉。外用:适量,捣敷。
复方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劳力过伤: 梵天花根三两,猪胶半斤,黄酒一碗,冲炖服。 (《闽东本草》)②治心性水肿:梵天花根一两,水煎服;或同猪瘦肉炖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③治产后足膝无力,不能行走: 鲜梵天花根。每次二两,合鸡炖服。 (《泉州本草》)④治妇女白带: 梵天花根一至二两。水煎去渣, 用瘦猪肉汤兑服。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⑤治疟疾:梵天花根一至二两。同炒,水煎二次,于疟发前二至四小时各服一次。(《江西草药》)⑥治气瘿(甲状腺肿大): 梵天花根二两。切, 晒干,微炒,水煎去渣,用瘦猪肉汤兑服,一日二剂。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⑦治跌打损伤(胃部因跌打损伤,呕吐不能食,或食入即吐):鲜梵天花根二至三两。加红糖五钱,冲开水炖服;渣同红糖捣敷伤处。 (《闽东本草》)⑧治跌打损伤,腰肌劳损: 梵天花根一两,南岭荛花根白皮一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⑨治病经: 梵天花干根五钱至一两,益母草干全草五钱,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⑩治蛇咬伤: 梵天花干根二重皮一两,五灵脂三钱,雄黄末一钱,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
1.《福建民间草药》:治跌打损伤,久年风伤,劳力过度。
2.《泉州本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去瘀活血,暖胃健脾。治风邪筋骨拘挛,流感肺热,痈疽肿毒。
3.《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健脾,去湿,化痰。
4.《江西草药》:治月经不调,脱肛,子宫下垂,风湿性关节痛,吐血。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