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梅叶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梅叶 |
拉丁名 | Méi Yè |
英文名 | leaf of Japanese Apricot, leaf of Mumeplant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我国各地多已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meniaca mume Sieb. [Prunus mume Sieb.et Zucc.]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 |
《中华本草》:梅叶
拼音注音
Méi Yè
英文名
leaf of Japanese Apricot, leaf of Mumeplant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meniaca mume Sieb. [Prunus mume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
生境分布
我国各地多已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
原形态
梅 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m。树皮淡灰色,小枝细长,先端刺状。单叶互生;叶柄长1.5cm,被短柔毛;托叶早落;叶片椭圆状宽卵形,春季先叶开花,有香气,1-3朵簇生于二年生侧枝叶腋。花梗短;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直径约1.5cm,宽倒卵形;雄蕊多数。果实近球形,直径2-3cm,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核椭圆形,先端有小突尖,腹面和背棱上的沟槽,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春季,果期5-6月。
归经
胃;大肠经
性味
酸;平;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涩肠止痢。主痢疾;崩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蒸热熏。
复方
治月水不止: 梅叶(焙)、棕榈皮灰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圣济总录》)
各家论述
《日华子本草》:煎浓汤,治休息痢并霍乱。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