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粱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纲目》·谷部 |
中文名 | 粱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明(公元 1578 年)·李时珍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粱·《本草纲目》·李时珍 |
更多 |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并载附方 10000 余。 |
「气味」黄粱米:甘、平、无毒。白粱米:甘、微寒、无毒。青粱米:甘、微寒、无毒。
「主治」
黄粱米:止霍乱下痢,利小便,除烦热。
白粱米:
1、胃虚呕吐。用白粱米汁二合、姜汁一合,和匀服下。
2、霍乱不止,用白粱米五合,加水一升,煮粥吃。
3、手足生疣。用白粱米粉炒红,和唾液涂搽。
青粱米:
1、脾虚泄痢。用青粱米半升、神曲一合,每日煮粥食。
2、冷气心痛。用桃仁二两,去皮,加水研磨,绞取汁,倒入青粱米四合,煮粥吃。
3、老人血淋。用车前五合,棉裹煮汁,加青粱米四合粥饮汁此方亦能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