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乌芋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纲目》·果部 |
中文名 | 乌芋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凫茈、凫茨、荸荠、黑三棱、芍、地栗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明(公元 1578 年)·李时珍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乌芋·《本草纲目》·李时珍 |
更多 |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并载附方 10000 余。 |
「释名」凫茈、凫茨、荸荠、黑三棱、芍、地栗。
「气味」(根)甘、微寒、滑、无毒。
「主治」
1、大便下血。有荸荠捣汁大半杯,加好酒半杯,空心温服。几天后好见效。
2、赤白痢。取完好荸荠洗净拭干,勿令破损,泡入好酒中,密封收存。用时取二枚细嚼,空心用原酒送上。
3、妇女血崩。按病人年龄一岁用乌芋一个,烧存性,研为末,酒冲服。
4、小儿口疮。用乌芋烧存性,研末涂搽。
5、误吞铜片。用生乌芋研汁,细细饮服,能将铜消化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