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天仙子(莨菪子、莨菪实)的功效与作用_中华本草_天仙子图片_中药材

时间 : 08-26 投稿人 : 晟鑫园艺 点击 :
物种 天仙子
门类 中药材·《中华本草》
中文名 天仙子
拉丁名 Tiān Xiān Zǐ
英文名 Black Henbane
别名 莨菪子、莨菪实、牙痛子、小颠茄子、米罐子、熏牙子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分布区域 生态环境:生于村边、山野、路旁、宅旁等处。生于村边、田野、路旁等处。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安徽、河南、四川、西藏等地。分布于东北、河北。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备注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本经图经》。
更多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莨菪、小天仙子的成熟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yoscyamus niger L.2.Hyoscyamus bohemicus F. W. Schmit.采收和储藏:秋播者于6月上旬,春播者7月中旬,嵫方在8-9月

天仙子(莨菪子、莨菪实)

天仙子(莨菪子、莨菪实)

《中华本草》:天仙子

拼音注音

Tiān Xiān Zǐ

别名

莨菪子、莨菪实、牙痛子、小颠茄子、米罐子、熏牙子

英文名

Black Henbane

出处

出自《本经图经》。

1.《纲目》:莨菪、云实、防葵、赤商陆,皆能令人狂惑,昔人有未发其义者,盖此者皆有毒,能使痰迷心窍,蔽其神明,以乱其视听故耳。

2.《日华子本草》:莨菪子有毒,甘草、升麻、犀角并能解之。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莨菪、小天仙子的成熟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yoscyamus niger L.2.Hyoscyamus bohemicus F. W. Schmit.

采收和储藏:秋播者于6月上旬,春播者7月中旬,嵫方在8-9月,当下部果皮呈共同色,上部种子充实呈淡黄色时,于分枝处割下,放通风处,1星期后脱粒晒干即成。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村边、山野、路旁、宅旁等处。

生于村边、田野、路旁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安徽、河南、四川、西藏等地。

分布于东北、河北。

原形态

一年生工二年生草本,高达1m。全株被粘改建的腺毛。根粗壮,肉质。一年生植株茎极短,茎基部具莲座状叶丛,叶长可达30cm,宽达10cm。二年生植析茎伸长分枝。茎生叶互生,无柄,基部半抱茎;叶片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4-10cm,宽2-6cm,先端钝或渐尖,边缘呈羽状浅裂或深裂;向顶端的叶呈浅波状,两面除生粘性腺毛外,沿叶脉并被柔毛。花腋生,单一,径2-3cm;花萼筒状钟形,5浅裂,花后增大成坛状,有10条纵助,外被直立白柔毛;花冠钟状,5浅裂,黄色囊有紫堇色网纹;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的近中部,稍长于花冠;花药纵绽裂形,深蓝紫色;子房2室,柱头头状,2浅裂。蒴果藏于宿存的萼内,长卵圆形,成熟时盖裂。种子小,近圆盘形,淡黄棕色,有多数网状凹穴。花期5月,果期6月。

形态与上种十分接近,主要区别:本种为一年生草本,植株较小。根细瘦而带木质。无莲座叶从,茎生叶不作羽状分裂或仅有极浅的波大辩论浅裂。

栽培

生物学特性 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0-30℃,不耐严寒,喜阳光,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活、排水良好的中性及微碱性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忌连作,不宜以西红柿等茄科植物为前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法:北方播种时间为3月至4月中旬,长江流域可秋播或春播,以秋播为主。条播或穴播。条播:行距30-40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穴播:穴距30cm×30cm或40cm×40cm,每穴播种10颗左右,播后可稍镇压,应经常浅水,温度在18-23℃有足够的土壤温度,播后10d左右出苗,苗齐后进行间苗1次,每穴留壮苗1株。

田间管理 秋播者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当年11-12月,第2次于翌年2-3月,第3次在4月。春播者在4月上中旬、5月下旬、6月上旬各中耕1次。中耕宜浅,每穴中耕后追肥1次,以氮肥为主,先淡后浓,先少后多。4月上旬及5月上旬花果期再用2%的磷酸钙溶液根外追肥两次,可提高种子产量。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红蜘蛛,春季发生,可用化学药剂防治,并注意不宜选豆类、棉花、茄等为前作。

性状

性状鉴别 (1)莨菪子 种子细小,肾形或卵圆形,稍扁,直径1mm。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具细密隆起的网纹,种脐处突起。气微,味微辛。

(2)小莨菪子 种子与莨菪子不易区别。

以颗粒饱满、均匀者为佳。

显微鉴别 莨菪种子纵切面:种皮外表皮细胞呈不规则波状凸起,波峰顶端渐尖或钝圆,长至125μm,细胞壁具透明的纹理;种皮内表皮细胞1列,壁薄,内含棕色物。胚乳细胞含脂肪油及糊粉粒;胚弯曲,子叶细胞含脂肪油,胚根明显。

毒性

阿托品作用范围很广,利用其一种作用于治疗时,其他作用即成为不需要的副作用,5-10mg即能产生显着的中毒症状,最低致死量则为0.08-0.13g,相差十几倍。

东莨菪硷对成人的最小致死量约为100mg,幼儿约为10mg。阿托品5-10mg即可产生中毒症状,最低致死量则为0.08-0.13g。

化学成分

1.莨菪 种子含天仙子胺(hyoscyamine)0.02%-0.17%,东莨菪碱(scopolamine)0.01%-0.08%[1]及阿托品(atropine)[2]等;还含脂肪,其量可达25%。脂肪酸组成为:肉豆蔻酸(myristic aicd)0.3%,棕榈酸(palmitic acid)6.5%,硬脂酸(stearic acid)1.6%,油酸(oleic acid)35.2%,亚油酸(linoleic acid)56.4%[3]。

2.小天仙子 种子含天仙子胺0.04%,东莨菪碱0.01%[1]。

药理作用

1.对循环系统的作用:1.1.对心脏的作用:东莨菪碱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交感神经作用占优势,故可使心率加快。阿托品有类似作用,而且更强。给兔和犬静脉注射阿托品2-3mg/kg或东莨菪碱4mg/kg,可拮抗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所诱发的心律紊乱,但不能拮抗引起的心律加快。

1.2.对血管及血流动力学的作用:离体兔血管灌流表明,东莨菪碱可以拮抗肾上腺素引起的收缩作用,但比阿托品弱,同时还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的血压下降,改善微循环。

2.对中枢神经的作用:2.1.对行为的影响:东莨菪碱注射于兔侧脑室,可出现闭眼,侧卧、翻正反射消失,活动减少等现象,与冬眠合剂或与戊巴比妥类合用均可使动物活动减少,表现出与中枢抑制药的协同作用。但有报告,小剂量东莨菪碱能使小鼠自主活动增加,并能对抗利血平等引起的活动减小,表现中枢兴奋作用。因而认为,东莨菪碱对中枢神系系统的作用是双向性的。

2.2.对动物脑电的影响:给清醒猫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0.05-0.1mg/kg,脑电图由低幅快波转变为不规则的高幅慢波,动物表现安静。当剂量增至0.25-5mg/kg时,脑电图出现高度同步化和不规则高幅慢波,此时动物表现兴奋狂躁。东莨菪碱对犬、兔和大鼠等动物所引起的脑电反应亦非常近似,并能阻断多种生理刺激所引起的惊醒反应。

2.3.对条件反射的影响:东莨菪碱能不同程度地阻断大鼠回避性条件反射和二级条件反射,阻断率与剂量呈平行关系,阿托品作用较弱。

2.4.对痛觉的影响:家兔钾离子透入法测痛试验表明,腹腔注射东莨菪碱4mg/kg,给药后30分钟痛阈提高49%。静脉注射同样剂量的东莨菪碱,给药后20分钟痛阈提高37%。而侧脑注射5mg/只后20分钟痛阈提高53%,与度冷丁(60mg/kg腹腔注射)合用痛阈提高147%,而单用度冷丁痛阈升高93%,提示两药合用有协同作用。小鼠热板法试验表明,腹腔注射东莨菪碱1.25mg/kg,给药后15分钟痛阈提高62%,与小剂量度冷丁(10mg/kg腹腔注射)合用,给药后15分钟痛阈提高126%,而单用小剂量度冷丁痛阈仅提高23%,这些与家兔实验结果相一致。另外,给家兔侧脑室注射去甲肾上腺素20mg/只后,10分钟时痛阈下降46%,并能减弱度冷丁的镇痛作用。东莨菪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合用,则能对抗后者的抗镇痛作用。因此推测东莨菪碱的镇痛和加强度冷丁镇痛的作用,可能与其抗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有关。

3.对腺体及平滑肌的作用:阿托品对腺体分泌有抑制作用,对活动过强或痉挛状态下的平滑肌有明显的弛缓作用。

4.其它作用::阿托品具有散瞳,升高眼压及调节麻痹的作用,保护胃粘膜作用,钙拮抗作用,对肾功能衰竭保护作用,另对脊髓损伤也有治疗作用。

炮制

《雷公炮炙论》:修事十两,以头醋一镒,煮尽醋为度,却用黄牛乳汁浸一宿,至明,看乳汁黑,即是莨菪子,晒干别捣重筛用。

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g,置试管中,加乙醚5ml与10%,氨溶液数滴,密寒,振摇,2h后,吸取醚液少量于栽玻片上,挥干醚液,滴加碘化铋钾试液2滴,数分钟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黄紫色,似飞鸟状结晶。(检查莨菪类生物碱)(2)取本品粉末0.5g,置试管中,加浓氨试液0.5ml,混匀,再加氯仿5ml,密寒,振摇0.5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溶解,吸取溶液5滴,置水浴上蒸干,加发烟硝酸4滴,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与氢氧化钾1小粒,显紫色。(检查莨菪类生物碱)(3)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10ml,超声处理15min,弃去石油醚液,同上再处理1次,药渣挥干溶剂,加浓氨试液与乙醇的等量混合溶液2ml湿润,加氯仿20ml,超声处理15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0.5ml溶解,作供试品溶液。另取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5μm,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7:2:1)展开,取出,晾干,依次喷碘化铋钾与亚硝酸钠乙醇试液。样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两个桔红色斑点。

归经

归心;肝;胃经

性味

味苦;辛;性温;大毒

注意

有大毒,内服宜慎。

1.《本经》:多食令人狂走。

2.《雷公炮炙论》:勿误服,冲人心,大烦闷,眼生星火。

功能主治

解泾昌涌;安心定痫。主脘腹疼痛;风湿痹痛;风虫牙痛;跌打伤痛;喘嗽不止;泻痢脱肛;癫狂;惊痫;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6-1.2g;散剂,0.06-0.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衍;煎水洗;或烧烟熏。

各家论述

1.《本经》: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

2.《别录》:疗癫狂风癎,颠倒拘挛。

3.《药性论》:生能泻人,热炒止冷痢,炒焦研细末,治下部脱肛。

4.《本草拾遗》:主痃癖,除邪逐风。

5.《日华子本草》:烧熏虫牙,洗阴汗。

摘录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