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大鱼鳅串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大鱼鳅串 |
拉丁名 | Dà Yú Qiū Chuàn |
英文名 | |
别名 | 白鱼鳅串、调羹菜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500m的山坡半阴处、沟边、林缘或林下阴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南、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秋分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ynchospermum uerticilatum Reinw. [R.formosanum Yamamoto]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
《中华本草》:大鱼鳅串
拼音注音
Dà Yú Qiū Chuàn
别名
白鱼鳅串、调羹菜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秋分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ynchospermum uerticilatum Reinw. [R.formosanum Yamamoto]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500m的山坡半阴处、沟边、林缘或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南、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原形态
秋分草 多年生草本,高25-100cm。茎常单生,中部以上有叉状分枝,被法状微柔毛。叶互生;下部茎生叶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4.5-14cm,宽2.5-4cm,先端长渐尖或钝,边缘自中部以上有波状粗齿,基部狭楔形;叶柄长,具翅;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顶生、腋生、单生或3-5呈总状排列,直径约5mm,果期增大;花序梗密被锈色尖状短柔毛;总苞宽钟状;总苞片不等长,边缘撕裂;缘花2-3列,雌花冠舌状,白色,舌片先端2-3裂;盘花管状,两性。雌花瘦果扁平,果有长喙;两性花的瘦果无喙;冠毛3-5条,易脱落。花、果期8-11月。
性味
味淡;性平
功能主治
清湿热;利消肿。主湿热带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