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鲤鱼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述钩元》·鳞部 |
中文名 | 鲤鱼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杨时泰·清(公元1644-1911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鲤鱼·《本草述钩元》·杨时泰 |
更多 | 《本草述钩元》清·杨时泰(公元1644-1911年) 著 |
是鱼胁鳞一道。从头至尾无大小。皆三十六数。故为至阴之物。阴极则阳复。
气味甘平。煮食治水肿脚满。下水气。利小便。
附方水肿胀满。赤尾鲤鱼一斤。破开。不见水及盐。以生矾五钱。研末。入腹内。火纸包验。
胆
气味苦寒。蜀漆为之使。主目热赤痛。赤丝乱脉。并外障及目昏雀目燥痛。合青鱼治内障。
脑
治耳聋。
气味咸平。耳有虫。脓血不止。用鲤鱼三斤。脑一枚。肠一具。洗切。乌麻子一炒砂。同捣入器中。微火炙暖。布裹贴耳。两食顷。有白虫出。尽则愈。慎风寒。
〔论〕丹溪言诸鱼在水。无一息之停。皆能动风。以其属阴中之阳也。故素问谓鱼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