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蕺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述钩元》·隰草部 |
中文名 | 蕺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杨时泰·清(公元1644-1911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蕺·《本草述钩元》·杨时泰 |
更多 | 《本草述钩元》清·杨时泰(公元1644-1911年) 著 |
一名鱼腥草。生下湿地。其叶似荇而腥气。其状三角。一边红。一边青。
叶
味辛。气微温。有小毒。阴中之阳。入手太阴经。治痰热壅肺。发而为痈。时吐脓血。又为痔疮必须之药。肺主气。此味辛温能散。故治痰热壅肺。肺与大肠为表里。大肠湿热甚。则为痔疮。得辛温之气。则大肠清宁。治肺痈。用鱼腥草捣汁。入年久芥菜卤。饮之神效。痔疮肿痛。鱼腥草一握。煎汤熏洗。仍以渣敷即愈。多食令人气喘。发虚弱。损阳气。发香港脚等害。慎之慎之。(仲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