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胡瓜叶 |
---|---|
门类 | 中药材·《证类本草》· |
中文名 | 胡瓜叶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唐慎微·宋(公元960-1279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胡瓜叶·《证类本草》·唐慎微 |
更多 | 作者:唐慎微 朝代:宋 年份:公元960-1279年 |
味苦,平,小毒。主小儿闪癖,一岁服一叶以上,斟酌与之。生挪绞汁服,得吐下。根捣敷胡刺毒肿。其实味甘,寒,有毒。不可多食,动寒热,多疟病,积瘀热,发疰气,令人虚热,上逆少气,发百病及疮疥,损阴血脉气,发香港脚。天行后不可食,小儿切忌,滑中,生疳虫。不与醋同餐。北人亦呼为黄瓜,为石勒讳,因而不改。以上二种(新补) 见《千金方》及孟诜、陈藏器、日华子。
图经文具瓜蒂条下。
千金∶髓水病肚胀至四肢肿。胡瓜一个破作两片,不出子,以醋煮一半,水煮一半俱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