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中药材【石耳】功效与作用_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_本草纲目拾遗中草药大全

时间 : 07-18 投稿人 : 今生缘花屋 点击 :
物种 石耳
门类 中药材·《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
中文名 石耳
拉丁名
英文名
别名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赵学敏·清(公元1765年)
保护级别
备注 石耳·《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
更多 《玉楸药解》清 黄元御 著

石耳 摘自《本草纲目拾遗》

群芳谱∶石耳,一名灵芝,生天台四明河南宣州黄山巴西边徼诸山石岩上,远望如烟,庐山亦有之。状如地耳,山僧采暴馈远,洗去沙土,作茹,胜于木耳。粤志∶韶阳诸洞多石耳,其生必于青石。当大雪后,石滋润,微见日色,则石生耳。大者成片如苔藓碧色,望之如烟,亦微有蒂,大小朵朵如花,烹之面青紫如芙蓉,每当昧爽采集则肥浓,见日渐薄,亦微化为水。凡香蕈感阴湿之气而成,善发冷气,多和生姜食乃良;惟石耳味甘腴,性平无毒,多食饫人,能润肌童颜,在木耳、地耳之上。南粤琐记;凡青石以烈日辄出汗,汗凝结则成石耳。青为木气故生耳,若白石则否。或曰,此亦蕈之类,浓者蕈,薄者耳。或曰,凡乳床必因石脉而出,不自顽石出,其在阴洞者为乳床,在阳岩者为石耳。石耳之美,见称于伊芳尹,其言曰∶汉上石耳,盖上古已珍之矣。

性寒,或曰平,味甘腴,无毒。药性考石耳寒平,石崖悬珥,气并灵芝。久食色美,益精悦神,至老不毁。泻血脱肛,灰服愈矣。名胜志安吉州梅溪石门中产石耳,食之止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