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延胡索 |
---|---|
门类 | 中药材·《本经逢原》·山草部 |
中文名 | 延胡索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张璐·清(公元1617-1700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延胡索·《本经逢原》·张璐 |
更多 | 《本经逢原》由清代著名医家张璐著,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1695)年,是张璐众多著作中唯一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张璐,字路玉,号石顽,生于1617年,大约卒于1700年,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
即玄胡索
苦辛温,无毒。上部酒炒,中部醋炒,下部盐水炒。
发明延胡索色黄入脾胃,能活血止痛,治小便溺血。得五灵脂同入肝经散血破滞。《炮炙论》曰∶心痛欲死,急觅延胡,以其能散胃脘气血滞痛也。概当归、芍药调腹中血虚痛,延胡、五灵治胸腹血滞痛。又延胡善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与当归、桂心治一身上下诸痛,及经癸不调,产后血病,往往独行多功,杂他药中便缓。按延胡走而不守,惟有瘀滞者宜之,若经事先期,虚而崩漏,产后血虚而晕,咸非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