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赤楠蒲桃叶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赤楠蒲桃叶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赤楠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zygium buxifolium Hook. Et Arn.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
拼音注音
Chì Nán Pú Táo Yè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赤楠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zygium buxifolium Hook. Et Arn.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赤楠,灌木,高1-6m。茎多分枝;树皮茶褐色;小枝四方形。叶革质,对生,偶有3片轮生,倒卵形或阔卵形,长1-3cm,宽0.5-3cm,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羽状侧脉细小,下面隆起,无毛,具散生腺点,叶具短柄。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长2-4.5cm;花白色;萼倒圆锥形,裂片4,短而钝;花瓣4,分离;雄蕊多数。浆果卵圆形,径6-10mm,成熟时紫黑色,顶端冠以宿存萼檐;内有种子1颗。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痈疽疔疮;漆疮;烧烫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煎汤洗或研末调涂。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