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温室花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时间 : 2023-01-06 投稿人 : 鸣峻 点击 :

一、加强花卉植物检疫加强花卉植物检疫是防治病虫害的基本措施之一,也是实施“综合治理”措施的有力保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花卉种苗及其产品的调运将更加频繁,许多危险性病虫害一旦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如美洲斑潜蝇飞行能力有限,自然扩散能力弱,主要靠卵和幼虫寄主植物传播或随盆栽植物的土壤、交通工具等远距离传播。因此要进行严格检疫,一旦发现立即封锁、扑灭。

二、选育无病虫害种苗

1.选用抗病虫品种不同的花卉品种对于同一种病虫害的受害程度并不一致,如菊花品种中的‘北京黄’、‘巨山白’对白锈病表现为免疫。

2.无病虫圃地育苗选取土壤疏松、排水良好、通风透光、无病虫危害的场所为育苗圃地。盆播育苗时应注意盆钵、基质的消毒,地播可通过适时播种、合理轮作、整地施肥以及中耕除草等方式加强养护管理,使苗齐、苗全、苗壮,无病虫危害。

3.无病株采种(芽)花卉植物的许多病害是通过种苗传播的,只有从健康母株上采种(芽),才能得到无病种苗,避免或减轻该类病害的发生。

4.组培脱毒育苗花卉植物中病毒病发生普遍而且严重,许多种苗都带有病毒,利用组培技术进行脱毒处理,对于防治病毒病十分有效。

5.加强育苗管理播种前严格对种子、种苗、种球进行检疫,及时采取药物消毒处理与温水浸泡相结合,以防种源带菌。搞好保护地的环境卫生工作,彻底清除残枝败叶和杂草,减少病虫栖息源。加强养护管理,花木种植或摆放时密度不宜过大,并及时通风、炼苗,控制幼苗徒长,提高种苗的抗逆性,发现病株随时拔出。

三、加强栽培管理

1.及时清除病虫害残体及时摘除病枝,清除因病虫或其他原因致死的植株。园艺操作过程中应避免人为传染,如在切花、摘心、除草时要防止工具和人手对病菌的传带。除草要及时,许多杂草是病虫害的野生寄主(如酢浆草常常招致蜡虫危害),增加了病虫害的侵染来源,同时杂草丛生还提高了周围环境的湿度,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2.合理轮作连作往往会加重温室花卉病害的发生。如香石竹多年连作时,会加重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生,实行轮作可以减轻病害。轮作是古老而有效的防病措施,轮作植物须为非寄主植物。通过轮作,使土壤中的病原物因找不到食物饥饿而死,从而降低病原物的数量。

3.加强肥水管理合理的肥水管理不仅能使花卉植物健壮地生长,而且能增强花卉植物抵御病虫的能力。使用无机肥时要注意氮、磷、钾等营养成分的配合,防止施肥过量或出现缺素症。根据不同种类的花卉品种和习性,科学配合施肥,调节花卉的生长势,增强抗病虫的能力,促进花卉的健壮生长。

栽培营养土要在种植前暴晒处理,或用五氯硝基苯等药剂处理土壤,以防携带病菌和虫卵。同时,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既有利于提高根际周围微生物的拮抗作用,又有利于减轻枯萎病、猝倒病的发生。

4.改善环境条件改善环境条件主要是指调节温室的光照、温度及湿度。花卉生长期间,要经常清扫温室棚膜上的灰尘,保持棚膜清洁,同时要早揭晚盖草苫,延长光照时间,以减轻病害。

5.加强温室等保护地栽培管理,降低病虫害发生

包括苗木或植物材料的挑选、剔除和修剪带有病虫的枝叶,介质及操作工具的消毒,水源的清洁,花木摆放密度,环境及地面的清理等,通过各种栽培措施,能使有害生物种类减少50%至71.4%。高畦栽培,可以采用喷灌进行灌溉,过道覆盖农作物秸秆,可降低温室相对湿度,提高通风透光性能,减少发病的几率。

四、物理防治1.土壤覆盖薄膜许多叶部病害的病原物是随病残体在土壤表面越冬的,在土壤覆盖薄膜可大幅度地减少叶部病害的发生。薄膜对病原物的传播起到了机械阻隔作用,而且覆膜后土壤温度、湿度提高,加速了病残体的腐烂,减少了侵染来源。

2.纱网阻隔将温室内栽培的花卉植物,采用40至60目的纱网覆罩,不仅可以隔绝蚜虫、叶蝉、粉虱、蓟马等害虫的危害,还能有效地减轻病毒病的侵染。

3.色板诱杀在温室等保护地,应用最多的物理防治法是色板诱杀,多用于防治小型害虫,也可兼作测报。其优点是方法简便、易于操作。使用时将黄板悬挂在距植株顶部高出10至20厘米处,黄板可垂直悬挂或卷成圆筒状。诱杀美洲斑潜蝇成虫,需用中黄色的色板。诱杀有翅蚜、温室白粉虱、蓟马、斑潜蝇成虫等害虫,用浅黄、中黄、柠檬黄三种色板,都有很好的效果。利用银灰色反光膜可驱除蚜虫,还可以利用银白锡纸反光的原理,拒栖迁飞的蚜虫。

4.利用臭氧防治机灭菌温室病虫害臭氧防治机是近几年新研制生产的无污染、无残留的灭菌消毒设备,主要用于预防和控制温室大棚气传病害。该机是以温室内的空气为原料,通过高压放电技术实现空气的臭氧化。由于臭氧的强氧化特性,达到一定浓度的臭氧化的空气(臭氧浓度达到0.005ppm至0.05ppm)可将温室内空气及植株表面的有害细菌、真菌、病毒等快速杀灭或钝化,可减少用药70%至100%。

5.种苗的热处理有病虫害的花卉苗木可用热风处理,温度为35℃至40℃,处理时间为1至4周;也可用40℃至50℃的温水处理,浸泡时间为10至180分钟。如唐菖蒲球茎在55℃水中浸泡30分钟,可以防治镰刀菌干腐病;有根结线虫病的花卉在45℃至65℃的温水中处理(先在30℃至35℃的水中预热30分钟)可防病,处理时间为30至120分钟,处理后的植株用凉水淋洗。

种苗热处理的关键是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一般对休眠器官处理比较安全。对有病虫的花卉植物作热处理时,要事先进行试验。热处理时升温要缓慢,使之有个适应温热的锻炼过程。一般从25℃开始,每1天升高2℃,6至7天后达到37℃至40℃的处理温度。

6.土壤的热处理现代温室土壤热处理是使用热蒸汽(90℃至100℃),处理时间为30分钟。蒸汽处理可大幅度降低香石竹镰刀菌枯萎病、菊花枯萎病及地下害虫的发生程度。在发达国家,蒸汽热处理已成为常规管理。利用太阳能热处理土壤也是有效的措施,在7至8月将土壤摊平做垄,垄为南北向。浇水并覆盖塑料薄膜,在覆盖期间要保证有10至15天的晴天,耕层温度可高达60℃至70℃,基本上能杀死土壤中的病原物。

7.高温闷棚温室建成后,选择晴天盖上棚膜,密闭闷棚7至10天,使室内温度提高至60℃以上,以杀死土表及墙体上的病菌孢子及虫卵,从而减轻对花卉的侵染及危害。如果在高温闷棚时,结合硫磺粉、敌敌畏等药剂进行熏烟,则效果更佳。

五、生物防治温室花卉病虫害生物防治,用得较多的是利用捕食性天敌(草岭、瓢虫、食蚜蝇、蜘蛛等)、寄生性天敌(寄生蜂、寄生蝇等)、微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核多角体病毒等)、各种抗生素(多抗霉素、米多霉素、链霉素、阿维菌素等)以及害虫性外激素等进行防治。生产实践表明,用10%浏阳霉素乳油防治截形叶螨,用阿维菌素生物农药、1%的7051杀虫乳油、1.8%集琦克乳油,防治二斑叶螨、美洲斑潜蝇、蚜虫、害螨等效果都很好。用斯氏线虫防治蔗扁蛾,也有一定效果。

在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在栖息生境良好的地方,蜜源、粉源和水源充足,有利于建立天敌群落,持续效果比较显著。捕食性天敌昆虫如红点唇瓢虫、日本方头甲、红环瓢虫、龟纹瓢虫等在捕食蚧虫、蚜虫等都能发挥抑制作用。

六、化学药剂防治由于温室花卉生产有高温高湿的生态环境,极易造成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因此,对其进行药物防治时要突出“预防为主”的原则。实际生产中,应随时根据花卉的长势、生育期,结合气象预报预测某种病虫害将要发生时,提早喷药预防,同时,要做好病虫害的系统监测工作。

1.用药原则实施喷药防治时,应注意科学合理用药。要根据病虫害发生种类,选择适当农药防治。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规律,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间和最佳用量,做到适时适量用药。考虑到喷药防治的长远效果,做到交替使用农药,以延缓病虫的抗药性。

2.常规喷药保护温室花卉病虫害的化学防治应本着以上原则,对病虫采取定期交替喷布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一帆菌克等杀菌剂和速灭杀丁、敌敌畏、螨蚧克等杀虫剂,一般每月喷施2至3次;也可在保护地中,傍晚闭棚时使用烟雾剂熏杀,此方法既省工、省事、分散均匀,又克服了喷雾不均等缺点。

3.主要病害的化学防治措施灰霉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80%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雾,施药间隔期为7天左右。以上药剂皆为保护性杀菌剂,所以施药时应力求喷洒均匀和周到。

白粉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使用50%硫磺胶悬剂150至250倍液、40%多硫胶悬剂400至600倍液喷雾,施药间隔期为5至7天;发病期间则应用20%粉锈灵乳油1500至2000倍液连续喷2至3次;针对白粉菌对“硫”特别敏感,每250至300平方米用硫磺粉0.25千克+锯末0.5千克点燃熏蒸一夜,防治效果良好。

炭疽病及疫病:在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溶性粉剂600倍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1500倍液防治。

叶斑病: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至600倍液每10天一次;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一个月喷一次,效果良好。

病毒病:做好蚜虫、介壳虫等的防治工作,并定期喷施病毒灵、病毒A或病毒宁,对防治病毒病有一定的效果。

细菌性软腐病:用农用链霉素连续喷施或浇灌3至4次,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4.主要害虫的化学防治措施蚜虫:用20%速灭杀丁3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5%的敌杀死乳油2500倍液、2.5%溴氯菊酯5000倍液或用50克烟叶(茎)在750克温水中浸泡24小时后,滤其汁喷洒防治,也可用22%敌敌畏烟剂0.3千克/667平方米或10%灭蚜烟剂密闭熏杀一夜,方法简便,对控制蚜虫有特效。上述药剂宜常交替使用,以免蚜虫产生抗药性或导致叶螨猖獗。

白粉虱:采用10%吡虫啉(蚜虱净)3000倍液、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5000倍液单独喷洒或混用。乐斯本对防治白粉虱也有特效。药剂应该在早晨或傍晚喷施,连续防治2至3次,既可缓解白粉虱产生抗药性,又可提高防治效果。

红蜘蛛和介壳虫:用90%敌百虫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或20%哒螨灵乳油3000至4000倍液,并加入少量洗衣粉以利喷布均匀,每隔7至10天喷一次,连续喷3至4次,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另外,保护地内用10%虫螨净烟剂250克/667平方米熏蒸4至5小时,对白粉虱、红蜘蛛、介壳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盆施3%的呋喃丹颗粒剂或5%涕灭威颗粒剂。内口径18厘米左右的花盆内施用量前者一般为15克左右,后者通常不超过5克,此法对盆花上的蚜虫、蓟马、根部的线虫及叶线虫(呋喃丹对珠兰等叶线虫除外)等有良好的兼治作用。具体使用方法为,将花盆的表土(应不伤及根)稍加耙松后倒出部分,然后将称好的药粒分别均匀地撒于盆面,再把原来倒出的盆土粉碎后均匀地覆盖其上并用花铲略为拍实,适量浇水,切忌将盆面浮土和药粒冲积到一边,或溢出盆外。呋喃丹和涕灭威都是高毒农药,施用时须配戴安全防护用具,严禁赤手接触药剂和加水制成悬浮液进行喷雾,且初次应用时宜先行药害试验。

蜗牛:在花卉及观叶植物的花盆底下,撒施一定数量的茶籽饼粉,或在温室阴湿处及花盆底部施石灰粉;撒施8%灭蜗灵颗粒剂或10%多聚乙醛颗粒剂(1.5克每平方米);用20%硫丹乳剂300倍液,在受蜗牛为害植株上喷洒。

鼠妇:用2%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25%西维因500倍液喷施盆底;发生严重时,可将30%久效磷合剂3000倍液或2%杀灭菊酯2000倍液喷洒于花盆内、盆底、地面和植株上。

蛞蝓:在花盆周围撒施石灰粉或泼浇五氯酚钠;盆栽花卉受害严重时浇施1:15倍的茶子饼浸出液。五氯酚钠毒性较大,用时需慎重。

潜叶蝇:鉴于潜叶蝇传播蔓延快,易产生抗药性,且难于防治等特点,化学防治必须注意,一次只能施用一种药剂和轮换交替用药。防治适期宜在幼虫2龄前(潜叶蝇幼虫分3龄)或多数虫道长度在20毫米以下时进行。化学防治初期应连续喷药两次,用药间隔期3至5天,以尽快压低虫口密度,减少损失,之后视虫害发生情况每7至10天防治一次。化学防治可用的药剂有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3000至5000倍液、1.45%捕快可湿性粉剂1000至1500倍液、52%农地乐乳油1000至15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

蔗扁蛾:掌握各代卵的孵化期,喷药1至2次即可。夏季发现虫害应及时喷药防治,尤其是秋冬季至开春前更要注意。将受害花木搬到室外阴凉处,可用20%喹硫磷乳油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等,每7天喷一次,连续喷洒茎干3次。或用75%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40%甲基异柳磷乳剂1000倍液灌入盆中,也可用50%西维因粉剂1:200倍混土,撒在花盆表土内,每隔15天施一次,连续2至3次,可杀死越冬幼虫。如要进行彻底杀灭,除对植株进行彻底清除外,还需对土壤进行杀蛹处理。(浙江林学院张建国)(本版图片由桂炳中提供)

斑衣蜡蝉若虫

点蜂缘蝽

角斑古毒蛾的蛹

棉铃虫危害月季花蕊

月季根癌病

蔷薇三节叶蜂的成虫

相关文章

  • 野碘泡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野碘泡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鲮鱼曲体表上布满大块白色碘泡虫囊鲤鳃上碘泡虫胞囊本病为鲮鱼和鲤鱼体表和鳃上的寄生碘泡虫病,可引起死亡,患病鱼同样丧失商品价。【病原】病原是野鲤碘泡虫(Myxoboluskoi)。胞囊白色,卵形或圆形,寄生在鲮的体表和鲤的鳃弓和体表。孢子长卵形,前方尖而後方钝圆,两个极囊呈梨形,大小几相等,约占孢子的...

    2293 种植常识 种植方法
  • 冬季常见鱼病防治技术
    冬季常见鱼病防治技术

    冬季由于某些细菌和寄生虫在低温时大量繁殖、侵袭越冬鱼种和成鱼会引起养殖鱼类大批死亡。另外,囤养越冬池的鱼类密度大,病菌易传播,若稍有疏忽,常会在短期内导致越冬鱼类发病和死亡。笔者在生产一线常见一些养鱼户在冬季忽视了鱼病的防治而导致鱼病大爆发,蒙受巨大经济损失。本文着重介绍冬季常出现的、危害性较大的几...

    388 蔬菜种植指南 农作物种植知识
  • 1%7051等新农药防治二斑叶螨
    1%7051等新农药防治二斑叶螨

    二斑叶螨又称二点叶螨、白蜘蛛,是1992年在蓬莱新发现的危险性害螨,并有逐年发展趋势。该虫的寄主植物多,受害的花生、蔬菜、苹果等作物减产20%—50%,甚至绝收。为探索高效、经济、安全、无污染的防治途径,笔者于1997—1998年引进1%7051杀虫素乳油生物农药对二斑叶螨进行药效试验,并在全市较大...

    2421 农药使用教学 植物杀虫药有哪些
  • 石斛兰花叶病(CyMV)
    石斛兰花叶病(CyMV)

    症状 叶脉间生褐色的条斑,后呈条纹状花叶。花叶症状在新叶上明显,成熟的叶上花叶症色淡。不同品种、栽培条件及肥水管理等,症状有所差异。病原参考国兰花叶病毒CyMV。传染途径汁液传染。栽培管理中使用的剪刀等刃物及手指等易传播病毒。而且,从感病株盆底流出的水,也可传播。防治方法参考国兰花叶病(CyMC)。...

    1120 农作物种植管理 农业种植禁忌
  • 玉竹灰霉病防治
    玉竹灰霉病防治

    玉竹灰霉病①发病症状。为害叶片,病斑近椭圆形(0.5~0.8厘米×0.8~1.5厘米)。空气干燥时,病斑褐紫色,边缘清晰,紫色,有模糊轮纹;潮湿时,病斑扩大,呈水渍状,背面生有灰褐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子实体。②发病规律:病原属半知菌亚门、暗梗孢科,葡萄孢属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形式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第二...

    869 种植知识 种植科普
  • 生姜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生姜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1、姜软脚病:俗称姜发瘟,此病在小满至大暑期间为发生盛期。发病初期茎叶凋萎,后变鲜黄,叶片萎缩,根呈水渍状。姜茎近块根3cm左右处横切面呈浅黑色,不久就有乳白色粘液流出。如不拔掉,过几天,萎茎叶就会腐烂发臭,并蔓延到其它植株。姜软脚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通过土壤、水及姜种传播。因此,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374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禁忌
  • 如何防治梅花叶肿病
    如何防治梅花叶肿病

    梅花叶片肿大肥厚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称为叶肿病或膨叶病。这种病害多发生于新梢和叶片。病叶局部或全部肿大肥厚,叶面粗糙,叶片皱缩畸形,开始时病叶呈现深红色,而后渐变为粉状层,最后叶片变褐干枯。枝梢受害后,节间变得粗短,叶片密生,造成病梢丛生,病叶卷缩。叶肿病的病原真菌是外囊菌属的一种。病菌冬季在被害...

    859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方法
  • 韭菜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韭菜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栽培韭菜现在仍以种子繁殖为主,可选择优质品种。播种前用55度左右的热水浸种。再用温水浸泡12小时,在25度左右温度下催芽2天到3天即可播种。春播在涼蛰至清明前后,秋播在寒露前后。苗床应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或沙壤土,施足底肥做成高畦。定植成活后看土壤墒情及长势进行中耕除草、适时灌水,追肥及稀人粪...

    1746 种植知识 农业种植方法
  • 磺菌胺
    磺菌胺

    制剂DP、SC。作用机理与特点抑制孢于萌发。对根肿病菌的生长期中有两个作用点,一是在病菌休眠孢予--发芽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另一为在土壤根须中的原生质和游动孢子→土壤中次生游动孢子的使作物二次感染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应用适宣作物与安全性:萝卜、中国甘蓝、甘蓝、花椰菜、硬花甘蓝、甜莱、大麦、小麦、黑麦、番...

    1960 植物病虫害原因 农药英文
  • 控制食品农药残留各国有高招
    控制食品农药残留各国有高招

    许多国家都或多或少存在食品农药残留问题,但不少国家在控制农药残留上采取了一些好的办法。日本:苹果编号备查方可上市2006年,日本推出了《食品中残留农药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大幅增加农残的限量指标数量。如在种植著名的“富士”苹果时,日本政府对农药等的控制极严,一般不允许果农使用...

    325 农药使用方法 农药
  • 树莓病虫害防治法
    树莓病虫害防治法

    一、茎腐病 该病为害树莓基生枝,一般发生在新梢上,先从新梢向阳面距地面较近处出现一条暗灰色似烫伤状的病斑,长约1.5?2.5厘米,宽0.6?1.2厘米,病斑向四周迅速扩展,病部渐褐色,病斑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黑点,木质部变褐坏死。随着病部的扩展,叶片、叶柄变黄枯萎,最后整株死亡。据观察,高温多雨的季节...

    2255 农药使用技术 种植病虫害原因
  • 水稻东格鲁病毒病症状及防治
    水稻东格鲁病毒病症状及防治

    症状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稻区。受害植株矮缩和叶片变色,生长衰退,叶片颜色为橙色至黄色。籼稻染病多为橙色或稍带红色,又叫红叶病。粳稻染病多呈黄色。嫩叶上现斑驳,老叶上现锈色斑点。东格鲁系菲律宾土语,表示衰退的意思。病原Rice tungro spherical virus简称RTSV,称东格鲁球状病毒,...

    2315 农业种植方法 农作物种植管理
  • 西瓜褐腐病
    西瓜褐腐病

    作物名:西瓜病虫害名:西瓜褐腐病发病症状:主要发生在子叶、真叶及运输贮藏期的果实上。叶片染病,初生水渍状小褐点,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浅褐色或褐色斑,病斑融合成大班时,致叶片干枯。运输贮藏期的果实染病,可见果实上出现不明显的暗褐色病变,仔细观察可见疣状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剖开病瓜可见皮下褐变。发病...

    1801 种植科普 农作物种植知识
  • 棚栽黄瓜要重防的病虫害
    棚栽黄瓜要重防的病虫害

    近年来,棚栽黄瓜病害的种类逐年增多,给黄瓜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现将几种常发病虫害的病状及一些防治经验介绍一下,供菜农参考。细菌性角斑病发病初期为鲜绿色水浸状病斑,逐渐变为淡褐色,后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色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出白色黏液,干后具白痕,病部质脆易穿孔。茎、叶柄和果实上病斑为...

    1302 农作物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大全
  • 梨树冻害与一病两虫综合防治技术
    梨树冻害与一病两虫综合防治技术

    梨树在我省中北部面积较大,如代县、文水、祁县等地梨树已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然而近几年梨木虱、黄粉虫、腐烂病连续大发生,而冻害更是让梨农苦不堪盲,给农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一、冻害发生与防治技术1、症状:梨树冻害可使花芽枝条、枝杈、根茎和主干及果实受冻。主干受冻后常出现纵裂,易诱发腐烂病。根茎部、...

    2411 果树种植教程 农作物种植管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