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症状:(1)流胶型 甜橙、幔桔、温州蜜柑等品种,在温度不高,湿度较大时,病部干、枝皮层松软,并渗出褐色胶液,发出恶臭。天气干燥时病情发展缓慢,病部渐干枯下陷,皮层剥落露出木质部,现出隆起的疤痕。(2)干枯型 在早桔、本地早、南丰密桔、朱红等品种上,病部干、枝皮层红褐色干枯下陷,微有裂缝不剥落,在病健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隆起线,但在高湿和温度适宜时也可转为流胶型。病菌能透过皮层侵害木质部,被害处为浅灰褐色,病健部交界处有一条黄褐色或黑褐色痕带。褐色胶体和菌丝体阻塞导管,破坏输导系统,导致病树死亡。苗木多在嫁接口和叶痕部发病,病部皮层初为红褐色,渗出淡褐色胶液,渐呈轮纹状,中央突出为灰黄色,产生黑色点粒。(3)砂皮或黑点 幼果和嫩叶被害、便产生无数的褐色、黑褐色硬胶质小粒点,排列呈点状、线状、曲线状、环形"泪痕"状,常聚集成片称为砂皮或黑点。(4)蒂腐 在贮运中果实蒂部出现水渍状病斑,向脐部扩展,边缘呈波状纹,暗褐色。果肉腐烂比果皮腐烂快,果皮病斑仅1/3~l/2时,果肉已全部烂掉,故有穿心烂之称。蒂腐的症状因品种、果实的成熟度以及温、湿度不同而异,纵切观察可见到白色菌丝沿果实中轴发展快,并达汁胞间及果皮的海绵层面变色腐烂。在温度高湿度大时贮藏,病果很快腐烂,可在病果皮上长白色菌丝,并形成黑褐色的分生孢子器。在田间,葡萄柚、甜橙等的绿色果也可受害,引起早期落果。(5)枯枝 衰弱的结果枝或冬春受冻枝条感病后,病菌深入内部组织使枝条枯死,表面产生很多小黑点状的分生孢子器,这是来年发病的重要来源。
病原菌形态特征:分生孢子器在表皮下呈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具瘤状孔口,黑色。两种分生孢子:一为卵圆形、无色单胞;另一种为丝状或钩状,无色单胞。圆形孢子易发芽。其有性阶段少见;子囊壳球状,单生或群生,埋于树皮下黑色子座内,喙细长,偶有分枝,子囊长棍棒状,内含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双胞,无色,纺锤形。菌丝生长适温为20℃;卵圆形分生孢子发芽温度5~35℃,适温为15~ 25℃。
分类属性:真菌
分布区域:
发病特点:本病病菌的寄生性不很强,必须在寄主组织生长衰弱或受伤时,才能侵入为害。因此冻害后容易诱发此病大发生。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内越冬。成为次年初次侵染源。分生孢子器终年产生分生孢子,在柑桔生长季节的温度,都能符合病菌生长发育的要求,湿度对分生孢子的产生关系重大。适温多雨高湿时,潜伏的菌丝体加快生长发育,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器,溢出许多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鸟粪或随水滴顺枝干下流传播,萌发芽管从冻伤、灼伤、虫伤、剪口以及机械伤侵入,发展成菌丝,向木质部、韧皮部蔓延,使患部形成流胶型或干枯型病斑。春秋雨季时接种孢子10一15天即可发病。降雨或雨后大风传播作用更大。病害发生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树体生长势的强弱、伤口的数量、雨水及温度四个条件的配合程度。四个因素吻合得好,本病就会大发生。由于冻害和栽培管理不当所引起的各种树势衰弱和造成伤口,是病菌入侵的途径和内在条件。
流行动态:
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采果后及时施肥,低温降临前进行培土,霜冻前2周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防止燥动,或铺草,幼树应缠草绳、裹稻草或塑料薄膜防寒。霜冻时应熏烟防冻,也可在霜冻前于树冠和地面喷布高脂膜200倍液或柑桔增收菌可湿性粉剂(300亿/克)2500倍液防冻。早春剪除病枝、锯除枯死枝,
烧毁。
(2)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逆力秋季和采果前及时适当的增施硫酸钾、过磷酸钙、复合肥等,以增强树势。1月上旬的晴天、中旬可喷布0.3%磷酸二氢钾加o.3%尿素混合液,5~7天1次,连续2~3次,以补充根系吸收之不足,增强枝叶的抗冻力。
(3)树干刷白和涂保护剂主干和大枝用白涂剂(生石灰1公斤、食盐50一 100克、水4~5公斤)刷白,夏季可防日灼,冬季可降低树干的昼夜温差以减轻冻害。伤口用843%康复剂原液或农抗120用5倍液或农抗武夷菌素5倍液或高脂膜20倍液涂抹,杀菌防病,保护伤口,加速愈合。
(4)营造防护林在建成片的大型果园时,于迎风面用乔灌木和常绿、落叶树种,营造防护林带,减少冻害的危害,从而减轻本病发生。
(5)药剂防治春季对病树彻底刮除病部后,每7~10天涂刷1%硫酸铜液; 1%抗菌剂402、0.4一0.8%农抗"120"农抗武夷菌素;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4~10%冰醋酸液;或75%酒精消毒,然后用沥青、新鲜牛粪(加少许毛发)、接蜡涂抹。在春梢萌发前喷布0.8:0.8;100波尔多液,谢花2/3及幼果期各喷布50%退菌特或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也可不刮除病皮直接涂药,方法是用利刀纵刻病部流胶处数刀,宽0.5厘米,深达木质部,5~7天1次,连涂3次。也可用小苏打 (食用碱)3~5倍液或10%氟硅酸50~1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