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水稻抗瘟育种技术

时间 : 2023-04-03 投稿人 : 竹青月季园艺 点击 :

我国抗稻瘟病育种的历史,可根据育种方法的演变和使用抗源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系统育种阶段,最主要的方法是利用自然变异进行单株选择的系统育种法(或称纯亲育种)。多是利用地方品种作抗源。2.系统育种与杂交育种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系统育种与杂交育种并用,专业机构与群众育种并行,所用抗源为地方品种和外国抗源并用。3.以杂交育种为主,多种途径并行的阶段,突出成就是大面积推广应用杂交稻,抗源则以外国尤其是国际水稻所引进的IP系列品种为主,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利用粳稻种间杂交育成优质、多抗、更高产的品种。4.常规育种与新技术育种相结合的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育种技术将不断提高、更新。在常规育种方面,杂种优势的利用会从“三系法”变为“二系法”或“一系法”。粳籼亚种的杂种优势会通过筛选广亲合品种,以及借助花药培养新技术得以在育种实践中推广应用,抗瘟性将与优质、高产,抗其他病虫害构成新的、更高的育种目标,新技术育种方面,已将花药培养技术用于普遍品种及杂交稻选育工作中,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水稻抗瘟育种技术 | 植物病虫害

抗病育种新技术是指生物技术在抗病育种方面的应用,具有以下特点:1.在组织水平、细胞水平或亚细胞水平(包括细胞核,细胞器上),特别是在基因水平上,寻找改造生物体本性的途径。2.有可能增强定向改造生物有机体的自觉性,尤其是分子水平的育种,有可能定向改造生物体。3.大大扩大物种杂交的范围,提高物种变异的频率。4.可以快繁种子,加速杂交后代纯合化以及提高选择效率。抗病育种技术目前广泛被采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胚及胚珠培养

胚培养或子房培养是远缘植物杂交受精后,从未成熟的种子中取出退化胚或子房,置于试管内培养。试管内培养、胚珠培养也就是试管内受精,即在无菌条件下,从子房中摘出胚珠,置于含有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茎上,然后将预先采集的,经过灭菌处理的花粉授于胚珠上,进行受精。几天后受精的胚珠膨大,将胚珠移至专用的培养茎上,直至长成幼苗。应用此项技术的目的在于获得常规方法得不到的远缘杂交种子,对抗病育种有重要意义,它使异种异腐植物抗病基因的利用成为可能。一些花药培养难以成功的植物,雄性不育的植物以及一些花粉植株表现明显倍性变异和性状变异的植物,子房或胚珠培养是获得单倍体的主要途径。

2、花药培养

是获得单位体植物的有效途径,它已成功地应用于植物的育种实践,单倍体的染色体加倍,后代迅速纯和化,从而缩短了育种年限,此外单位体植物在探讨二倍体亲本种的起源、遗传组成等许多问题上也有重要意义。花培育种与常规育种相比,除缩短年限以外还有其他特点:一是提高选择效率,单倍体的自然加倍使两倍体一次纯合化,后代系统遗传性状迅速稳定,有利于抗病类型与感病类型的鉴定与选拔。二是育种目标涉及的基因位点比较少(10个左右)多数基因位点的目的基因位稳定时,花培育种比常规育种更有成效。其原因是花培育种能使各种配子类型在植株水平上较充分地显现出来,避免显性基因为隐性基因的上位性作用,是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显示出来,花培育种出现纯合的目的基因型的概率为1.2%,大大高于常规育种的概率。三是花培育种后代选择的群体(或系统大小)是常规育种的1/5--1/2。四是花药培养的药源一般来自选择的个体,而不是个体。如以双抗个体为药源,花培后代出现纯合的目的基因型的亲本基因组间发生重组的机会少于自交的重组机会,如果目的与不良性状的基因连锁,目的基因型出现的机率将降低,此时可采用花药培养的聚合育种法来打破不良连锁,以累积多个亲本的优良基因。另外,水稻花药的培养力因稻种类型而异。一般的说,糯稻的诱导率及分化率最高。粳稻次之,籼稻和野生稻最低。

3、细胞筛选

利用植物病原菌产生的毒素或其他类似筛选植物的抗病突变体(或变异体)是人工创造新抗源,改良品种抗病性的一种新途径。稻瘟病菌的菌丝覆盖在培养基上,很难区分抗病的和感病的愈伤组织,因此只采用病原菌产生的毒素或类似物进行抗性筛选。细胞筛选还要与田间抗性相结合,才能使细胞筛选在获得目标性状的同时,失去它的优良性状。

4、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是获得体细胞杂种的一种新技术。克服了远缘有性杂交的困难,打破物种分类界限,扩大了利用种质资源的范围,开创了由远缘植物导入抗病性、耐寒性等有用性状的途径。一是用X射线或X射线处理具有目的基因的异源生物质体,使其核DNA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失活,然后与健全的受体原生质体融合,从再分化植株中,选择具有目的的基因的个体,通过回交则可获得目标品种。二是在花粉四分子期作成供体的单倍体原生质,再与二倍体的受体原生质体融合,这时,也是以二倍体的受体DNA起主导作用。由此提高植株体在的再分化能力,当获得了三倍体的体细胞杂种后,通过回交,最终恢复至二倍体水平,即可提高育性,又能导入基因。细胞融合也应用于异源细胞质的直接转导,利用细胞融合技术,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的原主质体通过射线处理。使其核DNA完全失活,将转育用的品种B的原生质体用化学药剂处理。使其细胞质失活,然后二者融合,由融合细胞获得的再分化植株即为具有雄性不育系A的细胞质和具有转育品种B的细胞核的表现雄性不育系植株,这样不育系的转育,一年即可获得成功。由此获得的体细胞杂种也叫做细胞质杂种,这种方法仍避免不了盲目性,且准确性远,比基因工程差。适合于转移多基因控制的农艺性状。

5、基因重组

该技术是通过化学的或生物的方法提取目的基因,经剪裁和拼接等加工的改造后,借助载体或化学物质导入受体细胞之后,外源基因插入受体细胞之后,能在受体细胞中得到表达。且能稳定遗传,基因重组的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提取与修饰,基因载体的构建,基因的导入,转基因植物细胞的培养,基因转化后植物细胞的选择及转基因植物的鉴定,转目的的基因的方法,分为载体法和直接法两类。载体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最初的载体是土壤农杆菌中的原质粒,在原质粒上有一段DNA,即T-DNA,在土壤农杆菌浸染植物细胞时,T-DNA能够插入植物细胞的基因组中,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其后分离出来的细胞,载体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遗传表达比较稳定,但这些载体仅适用于双子叶植物基因。直接法是将目的基因直接导人受体的细胞中,它包括以原生质为受体的化学转化法,如PEG(聚二乙醇)它以聚二乙醇为融合剂将异源原生质融合在一起,即原生质融合法。磷酸钙-PEG,改良的原生质融合法。电击穿孔法,就是通过很高的电压,迅速将细胞膜的一部分打开,使外源DNA进入原生质体中。显微注射法,就是直接用注射针位射到细胞里,它有如下几个优点,一是既能以原生质体为受体也能以细胞或电少数细胞组成的细胞块为外源基因受体。二是可以选择重组率高的细胞进行基因转移。三是由于基因导入比较真实、可靠,不需要筛选基因转化的标记。四是,不仅可以导入基因,还可以导入病毒或细胞器等。后来又创立了植物活体或植物器官水平的基因导入法。

抗源是抗病育种的物质基础,能否开创抗病育种的新局面,普遍提高作物的抗性水平,主要取决于是否具有充足的抗源亲本。以及能否合理的利用抗源亲本,基因源从地方品种、外国品种、远缘、野生种以及人工诱变产生的抗病突变体中发掘。同时还要注意抗瘟性与其他性状的关系。选择既有抗瘟病,又有其他优良性状的品种。

相关文章

  • 西葫芦的细菌性叶枯病
    西葫芦的细菌性叶枯病

    a.粉尘法喷撒10%乙滴粉尘剂,或5%百菌清或10%脂铜粉尘剂,每亩1千克。b.喷雾法在发病初期或蔓延开始期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霜霉病、细菌性角...

    563 农药使用技巧 植物杀虫药有哪些
  • 生物农药在茶叶上的应用
    生物农药在茶叶上的应用

    当前茶叶市场、尤其是茶叶出口对茶叶的质量安全要求很高。而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等,它们对茶叶和环境不会构成污染,对人、畜的毒性也很低,不会构成残毒,因而是生产绿色食品茶叶的适用农药。在当前生产A级绿色食品茶叶、特别是有机茶和AA级绿色食品茶叶上,以下生物农药的使用值得推广。鱼藤酮。又名...

    2283 农药使用技术 病虫害图片
  • 芦荟斑点病的发生及防治
    芦荟斑点病的发生及防治

    芦荟斑点病是严重影响芦荟生长及品质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其发生可导致芦荟减产或绝收。通过几年观察及实践,研究人员基本掌握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1、发生条件该病在任何芦荟品种上都可发生,各品种视抵抗能力大小而不同。当气温连续2小时低于20℃时,多数芦荟品种植株代谢受阻,抵抗力下降,带菌叶片局部产生病斑;...

    1928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禁忌
  • 西瓜皮椒草漆斑菌叶斑病
    西瓜皮椒草漆斑菌叶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斑灰色至灰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引起植株衰老或受害组织变色。病原Myrothecium roridum Tode ex Fr.称露湿漆斑菌,属半知菌类真菌。病菌形态特征、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参见新几内亚风仙花露湿漆斑菌腐败病。一般把西瓜皮椒草移至干燥条件下养护,该病即得到控...

    1575 病虫害原因 农药英文
  • 果树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果树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夏秋季雨水开始增多,降雨频繁,高温高湿是许多果园病害的发生发展和暴发。苹果园以褐斑病最为严重,常常表现为“七病八落九泛滥”的发病症状。梨园病害以黑星病为主,阴雨连绵,高湿高温也是黑星病暴发的必要条件,清园不彻底,前期防治不当,黑星病往往在此期转入暴发期。霜霉病是葡萄园的主要病害,夏秋季,特别是秋季进...

    874 农业种植方法 种植方法
  • 黑松落叶病防治
    黑松落叶病防治

    黑松落叶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危害黑松的一种常见病,症状多发生在1~2年生的黑松松针上.受害叶初期为黄色小斑点,逐渐发展成黄色段斑,并有褐色斑纹,最后变黄脱落。.晚秋全针叶变黄脱落.晚秋病叶上可产生细小黑点(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原病原菌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松针散斑壳菌,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的半壳...

    1494 农业种植教程 农作物种植知识
  • 水稻叶黑粉病及其防治
    水稻叶黑粉病及其防治

    水稻叶黑粉病也叫叶黑肿病,是水稻后期叶面主要病害之一,往往与衰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即衰老加重叶黑粉病发生,叶黑粉发生后加速衰老进程。叶黑粉病的症状是:主要为害叶片,初沿叶脉间纵向散生短条状病斑,后病斑灰黑色,稍隆起,病斑周围变黄,内为厚垣孢子堆,严重时病斑可愈合成大病斑,造成叶尖枯黄。田块之间叶黑...

    308 种植知识 种植技术大全
  • 冬春大棚黄瓜病害防治技术
    冬春大棚黄瓜病害防治技术

    黄瓜是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全年可以多茬生产、多次采收、周年供应,主要的茬口类型有冬春茬、春茬、秋茬、秋冬茬,年亩产量可达12000公斤以上,产量高、效益好,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然而随着专业化、规模化、设施化生产,以及一些不合理栽培技术的出现,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如耕层变浅、土...

    1096 植物病虫害原因 农药种类
  • 樱桃流胶病的发生与防治
    樱桃流胶病的发生与防治

    流胶病是樱桃的一种综合性病害,发生极为普遍,发病原因复杂,很难彻底根治。树体流胶造成生理代谢失调,枯枝严重时导致整株树死亡。1.感病1.1感病原因樱桃流胶病每年有两次发病高峰,即5月中旬~6月下旬和8月上旬~9月下旬。发生流胶的原因:一是由于子囊菌、腐霉菌等真菌、细菌危害,如褐斑病、干腐病、穿孔病等...

    2645 病虫害防治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 种大豆花叶病的防治
    种大豆花叶病的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不同大豆品种对大豆花叶病的抗性不同,因此选用适宜当地的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花叶病最有效的措施。抗病品种有齐黄22号、鲁豆4号、鲁豆1号、鲁豆7号、鲁豆6号、荷84—2、荷7308—1—2、潍87、烟黄3号等。这些品种增产效果明显,可因地制宜地选用。...

    2206 大豆 种植常识 种子 花叶 乳油
  • 甘蔗凤梨病发生与防治
    甘蔗凤梨病发生与防治

    凤梨病在我国各植蔗省区均有发生,是甘蔗种苗的重要病害。它除使下种的蔗种不能萌芽外,还能使窖藏蔗种受害腐烂。目前我国甘蔗病害中,凤梨病是对生产影响较大的病害之一。症状 蔗种染病后,切口的两端开始变成红色,并散发出凤梨般的香味,故称凤梨病。不久切口逐渐变黑,并产生许多黑色的煤粉状物。病情发展到后期则茎内...

    2568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 生姜根结线虫病发生与防治
    生姜根结线虫病发生与防治

    生姜根结线虫病俗称生姜癞皮病、姜蚧。近年来,该病已在山东的莱芜、莒县、安丘等地发生。随着生姜连作和大规模的种植,这种病有加重为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并且在部分地区已上升为仅次于姜瘟病的第二大病害,对生姜的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发病重的姜失去食用价值。一、发生:生姜自苗期至成株期均能发病,发病植株在根...

    1032 农作物种植技术 种植常识
  • 大蒜的病害的种类及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大蒜的病害的种类及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一、大蒜病害的种类1、圆叶(也叫桶子)该病主要表现在蒜薹未出之前这段时间,大蒜顶端的叶子呈圆桶型将蒜薹紧裹在圆桶之中,造成囊薹或断裂。2、蒜权即一株多枝,爷爷孙子,营养分散,主干蒜薹营养不足,又细又短。3、斑点该病主要表现在蒜薹出苔之前,蒜薹表皮出现斑点,有白斑、黄斑、红斑等,造成蒜苔的腐烂或霉变。...

    1509 种植常识 农作物种植知识
  • 无公害大米生产中农药的合理替换
    无公害大米生产中农药的合理替换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食用大米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以往,我国稻米生产注重的是产量,对稻米品质不重视,稻米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或滥用农药,造成一些有害化学物质积累残留在大米内,人吃了以后会有不良后果。无公害大米生产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提出来的。无公害大米生产基地一般选择受工业 “三废”影响...

    766 农药使用技巧 种植病虫害原因
  • 水稻秧苗白化病的防治
    水稻秧苗白化病的防治

    症状水稻秧苗从三叶期开始发病,初时叶尖变白,后沿主脉向下扩散,延伸至叶基部,在从中脉向两侧叶缘发展,最终全叶呈白色,也有的叶呈白条状,叶缘仍保持绿色,叶鞘颜色褪淡、变紫,后转为黄褐色,有的秧苗病势发展很快,几张绿色叶片同时发生病变,变成白苗,以后新生的叶片和分蘖的叶片也是白色的,病势发展较慢的,一般...

    1276 农业种植方法 种植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