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斑鳢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

时间 : 2023-03-10 投稿人 : 俊博园艺 点击 :

自然界中的斑鳢很少发病。随着斑鳢人工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小水体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过程中,病害频频发生,其危害程度也日趋加剧。因此,如何防治疾病,是目前发展斑鳢养殖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1、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鱼体受伤:在捕捞、分养和运输过程中,因操作方法不当而使鱼体表擦伤;或鱼池放养的鱼种规格大小不一,当食物缺乏时,相互咬伤,甚至弱肉强食;或是放养的鱼池结构不合理,如水泥池底质、池壁粗糙,鱼体活动摩擦受伤或受惊碰伤。鱼体表一旦受伤,就极易引起病原菌的感染,引发疾病。

(2)水质不良:人工养殖斑鳢,由于水体有限,密度大,再加上大量投喂饵料,池内残饵和排泄粪便日渐增多,水质变坏,从而导致疾病发生。

(3)投饵不当:主要表现为投喂的饵料不新鲜,败坏水质,引起疾病的发生。

(4)水温过高:斑鳢的最适水温为26℃-28℃。在盛夏炎热季节,当水温高于32℃,又无隐蔽物时,斑鳢食欲减退,当水温进一步上升时,斑鳢会完全停食,鱼体消瘦,抗病力下降。

2、疾病预防的主要技术措施

为了减少斑鳢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成活率,针对以上发病原因,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

(1)斑鳢鱼种投放前,鱼池必须用生石灰120kg/667m2彻底清塘消毒,并充分曝晒,以杀死各种有害微生物和病原菌。

(2)鱼种下池前,用2%-3%的食盐浸洗鱼种。

(3)同池放养的鱼种,规格必须基本一致,以防相互咬伤和吞食。

(4)投喂饵料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5)盛夏水温过高时,要加深池水,勤换新水,水面移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调节水质和遮荫。

(6)加强饲养管理,水体经常用20--30g/m3的生石灰消毒,并根据鱼的进食和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预防,如用一些抗菌的药物拌人饲料中,做成药饵投喂,能有效地减少斑鳢疾病的发生。

3、斑鳢的常见病

(1)水霉病

流行特点:斑鳢水霉病在每年的1月份即有轻度发生,高峰期为3月至4月中旬,各种规格的鱼都可发病。水霉病一旦发生,就会迅速传播,其发病率为30%--40%,高的达80%-90%,死亡率可达到100%。

 症状,有些病灶处伤口充血或溃烂,鱼体最后衰竭而死亡。

病因:水霉病的发生是因为鱼体受伤而感染水霉或绵霉所致。也有因为寄生虫(如中华鳋、鱼鲺)寄生以后再感染水霉所致。

防治

A:苗种尽可能自繁自育,避免购进受伤的苗种。

B:苗种人塘前必须用5g/m3高锰酸钾,或3.5%食盐水浸洗8—10分钟消毒。

C:在水霉病流行季节,一般每半个月用0.3—1.0g/m3的二氧化氯全池遍洒。

D:在水霉病发生时,全池遍洒水霉净0.5g/m3,同时使用漂白粉2g/m3,或氯杀灵0.3--0.4g/m3,或强氯精0.5—1.Og/m3全池遍洒,以防继发性细菌感染。

(2)腐皮病

流行特点:腐皮病每年在4月下旬水温15℃时就有轻度发生,并有少量死亡,5--6月气温达20℃--30℃时,是此病的发病高峰期,7月中旬以后,此病很少流行。各种规格的斑鳢都可发病。此病发病初期发病率为10%-20%,如果不采取措施,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为85%--100%。

症状:发病初期,鱼体表某些部位出现红色出血点,出血点处的鳞片脱落,随后病变部位皮肤溃烂,随着溃烂部分的扩大且加深,露出红色的肌肉,并有出血和脓性渗出物,严重时,溃烂部位露出骨骼甚至内脏。

病因:鱼体因体表受伤(机械损伤或寄生虫寄生致伤)而感染水体环境中的嗜水气单胞菌而发病。

防治

A:定期用漂白粉1.Og/m3或强氯精0.5g/m3全池泼洒消毒杀菌,并用甲苯脒唑0.3—1.Og/m3全池遍洒杀虫。

B:定期用二溴海因(4.Og/100g鱼体重)、鱼康、鱼家乐(按商标说明使用)拌药饵投喂预防。一次3--5天,每个月3次。

C:治疗时采用综合疗法,发病时,全池泼洒漂白粉(1.Og/m3)、或杀菌王(0.3g/m3)、或氯杀灵(0.3--0.4g/m3)消毒,全池遍洒溴氰菊脂杀虫,同时用二溴海因(4.Og/100g鱼)拌药饵投喂,连续三天,有显著疗效。

(3)腹水病

流行特点:斑鳢腹水病一般从气温较高的7月中旬开始流行,8月为此病发病高峰期,到9月初时,此病只有零星发生。发病鱼规格不一,从6cm的鱼种至1.5kg的成鱼都可发生。此病发病急、传染快,一般从发病到死亡时间为3—5天。此病发病率低的池塘为3%--5%,高的达100%,死亡率为100%。

症状:病鱼鳞片竖起,有些地方鳞片脱落,有点状出血,眼球外突,口腔内有较多粘液,皮下积水,肌肉水肿,腹部膨大,腹水多且清亮,肠道出血,肛门红肿,肝肿大、黄色,脾、肾肿大。发病特别急的病鱼,死亡时体表无明显症状,肛门红肿,剖检发现肠道出血,局部坏死。

病因:从病鱼体内分离到病原菌,经人工感染可复制出此病原。病原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经鉴定为费氏枸橼酸杆菌,推测此病的发生和水质恶化有关,池塘水体中病原体大量孳生,侵入鱼体而引发此病。

防治

A:定期加注新水,确保水质清新洁净。

B:定期用漂白粉1.Og/m3或强氯精0.5g/m3对水体泼洒消毒。

C:确保“四定”投饵,特别要注意不能投喂腐败变质的饵料。

D:发病时,用漂白粉1.Og/m3或强氯精0.5g/m3全池泼洒消毒,同时用二溴海因(4.Og/lOOg鱼体重)拌药饵投喂,一个疗程为3—5天。

(4)烂鳃病

流行特点:寄生虫性烂鳃病,多流行于5--9月,发病鱼多为规格较大的鱼苗或成鱼,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细菌性烂鳃病流行于气温较高的6--9月,到10月份也有零星发生,各种规格的鱼都可发生,此病感染性强,一旦发生,迅速殃及全池,发病率低的为22%-35%,高的可达85%--100%,发病时如不采取措施,死亡率可达100%。

症状:患寄生虫性烂鳃病的病鱼身体发黑,食欲减退,严重时不摄食,在水面漫游,体表无其他症状,鳃部粘液增多,鳃片红肿,有出血现象,解剖未见内脏有明显病变;患细菌性烂鳃病的病鱼,鱼体发黑,体表无其他明显症状,不摄食,在水面漫游,不怕人,鳃部粘液显著增多,鳃片呈灰白色,有些鳃片局部坏死,解剖可见肝脏、脾脏肿大,肾脏充血肿大,消化道无明显症状。

病因:寄生虫性烂鳃病是斑鳢因感染中华鳋所致;细菌性烂鳃病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所致。

防治

首先根据症状确定是寄生虫性烂鳃病还是细菌性烂鳃病。

寄生虫烂鳃病预防用甲基脒唑0.3g/m3全池泼洒(一般一个月一次),治疗用溴氰菊脂0.5g/m3全池泼洒,同时用漂白粉13Og/m3或强氯精0.5g/m3全池泼洒消毒杀菌,以防继发性细菌感染;细菌性烂鳃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同腹水病。

相关文章

  • 水稻纹枯病的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水稻纹枯病的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水稻纹枯病的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在稻田土壤里或稻行、杂草中越冬的菌核,于第二年春耕灌水时浮出,附在稻株基部的叶鞘上。当温湿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长出菌丝,直接侵入叶鞘,病斑不断扩大蔓延,菌丝体集结形成菌核,落入水中,随水流扩大传播。水稻生长前中期,病害主要在稻株基部叶鞘横向扩展。抽穗以后,在温湿条件适...

    2762 农药使用技巧 植物杀虫药有哪些
  • 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的应用 (二)
    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的应用 (二)

    3.幼树整形,增加枝量。①促发新梢增加枝量。用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苄基腺嘌呤)或普诺马林(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在新梢旺长的6~7月喷150~600微升/升,5~7天副梢即萌发,一般可发5~7个,最多可发18个副梢。②圃内整形,培育带分枝大苗。用150~600微升/升苄基腺嘌呤或普诺马林在苗长到合适...

    2089 农药使用技巧 植物杀虫药有哪些
  • 缺肥水 病害“偷”走莴笋心
    缺肥水 病害“偷”走莴笋心

    最近,有位种植大户朋友打来电话,说所种80多亩莴笋出现空心现象,问是不是种子原因?该种植户在移栽后一直没有进行施肥浇水等田间管理,而且是在前茬收获后种植,底肥严重不足。可以肯定地说,这不是种子的问题。种子质量一般包括发芽率、发芽势、水分、纯度等。前三种情况在下种时就能表现出来,该种植户既然能长成苗,...

    1462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农作物种植
  •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的病虫防治对策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的病虫防治对策

    我国茶园面积辽阔,东起台湾,南至海南,西自西藏自治区米村,北到山东荣成,地跨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茶树病虫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茶树害虫超过400种,茶树病害100种以上,杂草30种以上。这些病、虫、杂草对茶叶生产构成一定的威胁。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的发展,保证了茶叶生产的优质丰产,但存在一些亟待...

    962 农药使用禁忌 农药种类
  • 果园里的相生相克
    果园里的相生相克

    俗话说:“冤家路窄”,果树也有许多“冤家”,把这些“冤家”与果树种在一起,会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并导致果树减产。苹果园不能植核桃。核桃树叶能分泌一种叫“胡桃醌”的物质,这种物质随着雨水渗入土壤后,会使苹果树根遭受毒害,树体衰弱甚至死亡。苹果、梨、杏、李等园内不能植刺槐。刺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分泌的鞣酸...

    556 农药肥料品牌 农药使用技巧
  • 如何防治石榴病虫害
    如何防治石榴病虫害

    防治石榴病虫害主要应着重于坐果前后,前期重防虫害,后期重防病害。石榴从4月底到5月中旬易发生蚜虫、蝽象、介壳虫、夜蛾等危害。坐果后,病害主要有白腐病、黑痘病、炭疽病等。虫害防治用33%水灭氯乳油1500倍液,喷施在叶片正反面;如果间隔3~5天仍发生蚜虫,可用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叶...

    444 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大全
  • 大白菜软腐病防治的技术
    大白菜软腐病防治的技术

    软腐病俗称"烂疙瘩",是大白菜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高发年份常常成片死亡以致绝收。这个问题是广大菜农普遍棘手的一个问题。事实上,我们只要注意观察掌握规律,及早采取正确可行的防治措施,这种病害是可以防治而免于对大白菜的危害的。一、发病期。大白菜定植后至心叶这个过程是长外叶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软腐病不会发...

    831 农业种植禁忌 农作物种植知识
  • 春季甘蓝菌核病防治
    春季甘蓝菌核病防治

    菌核病除危害甘蓝以外,还可危害莴苣、芹菜、茄子、辣椒、黄瓜、韭菜、菠菜、白菜等多种蔬菜,尤其是采用保护地栽培的发病更为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病盛期,春季在2-6月,秋季在10-12月,春季发病重于秋季。蔬菜生长中后期最易感病。早春低温、连续阴雨或多雨,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晚秋低温、寒流早、...

    219 农作物种植管理 农业种植禁忌
  • 秋延辣椒防病毒病
    秋延辣椒防病毒病

    播前种子处理 除选用抗耐性品种外,催芽播种前,应先用清水将种子浸泡3~4小时,并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20~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催芽。加强管理培育无病壮苗,实行单株单钵营养土育苗,带蔓带钵定植。增施充分熟腐的有机肥,促进早发,增强植株抗耐病能力。同时搞好棚温管理,在育苗期和定植前期...

    1972 农业种植方法 种植方法
  • 花毛茛病毒病防治技术
    花毛茛病毒病防治技术

    植物资料网5月26日报道:病原为毛茛斑驳病毒或黄瓜花叶病毒。受害症状表示为叶片皱缩不平,出现花叶、褪绿斑状或叶片萎缩变小、变厚。叶缘向叶面或叶背翻卷,叶柄变短,呈丛生状。受害花朵扭曲畸形,变小不能开花。危害严重时,病株明显矮化、萎缩死亡。病毒常寄生在块根或种子上,生产中用带毒种子收获或块根栽植,长出...

    1189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教程
  • 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策略
    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策略

    根据目前水稻生长情况,及水稻生产的要求,病虫发生动态,水稻上主要防治对象是3、4代稻纵卷叶螟,3、4代稻飞虱,2、3代二化螟,3代三化螟,中稻及晚秧田稻蓟马,纹枯病;优质稻除这类病虫外,还要抓好稻象甲,叶瘟、穗颈瘟的防治。主要采取如下防治策略:1、开展农业防治,趋利避害实行深翻灭茬,降低田间残虫量。...

    2210 农业种植方法 农作物种植
  • 怎样轻松清洗水果中农药
    怎样轻松清洗水果中农药

    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轻松快捷地清洗水果吃起来才健康呢?下面小编教你如何清洗水果。苹果问题:平时吃苹果, 有不少人喜欢连皮一起吃,但现在很多保鲜技术让苹果表面残留化学物质不易清洗。清洗方法:苹果过水浸湿后,在表皮放一点盐,然后双手握着苹果来回轻轻的搓,这样表面的脏东西很快就能搓干净,然后再用水冲干净,就可...

    343 农药使用方法 农药使用说明
  • 食用菌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措施
    食用菌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措施

    食用菌产业已成为赵县农业六大产业之一,年产量近万吨,种植品种包括平菇、鸡腿菇、金针菇、白灵菇、姬菇等为主,近几年错季栽培金针菇、鸡腿菇及低温型平菇面积增加迅速。随着食用菌生产面积的扩大,病虫害种类有增多的趋势,侵害程度逐步加重。据调查,2007年食用菌病虫害发生较多的品种有平菇、金针菇、双孢菇、白灵...

    680 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禁忌
  • 病毒病与茶黄螨的区别与防治
    病毒病与茶黄螨的区别与防治

    近几年来,花卉病毒病与茶黄螨时有发生,且有日趋严重之势。由于二者均发生在花卉的幼嫩新叶与顶梢(或花蕾、幼果),致使叶片卷曲细长,许多花农误认为是病毒感染造成的“小叶病”。由于判断失误,采取措施不当,难以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现将病毒病和茶黄螨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病毒病病毒病,花农亦...

    209 植物病虫害原因 农药使用说明
  • 氰菌胺
    氰菌胺

    该类杀菌剂品种简介品 种作用机理和特点登记制剂公顷用量(a.i.) 防治对象推荐度氟吗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高活性,持效16d60%氟吗·锰锌WP50~200g霜/疫霉病特效☆☆☆烯酰吗啉抑制卵菌细胞壁的形成,内吸60%安克·锰锌WP150~450g霜/疫霉病特效☆☆叶枯酞抑制细菌在水稻中...

    723 农药使用技巧 病虫害图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