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对环境条件反应敏感,如不良的环境生活条件(如温、湿、气等
不协调),使食用菌生长发育出现生理障碍,产生各种异常现象甚至死亡。
而今正值食用菌生产旺季,如不加强管理,会给菇农造成严重损失;现将
常遇到的一些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措施作简要介绍。
1、菌丝徒长。常在覆土后,发生绒毛菌丝持续不断在土表生长而不形
成菇蕾,严重时菌丝浓密成团,结成菌块,推迟出菇,降低产量,这在平菇
和香菇中常见。
致病原因主要是管理不当,菇房通风透气不良,栽培料面和覆土湿度大
,适于菌丝生长而不利于子实体形成,有时与菌种本身有关。
防治措施:在覆土调水后或香菇菌丝愈合期,要加强菇房通风,增加透
气性,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湿度,同时降低菇房温度,抑制菌丝生长
,促进子实体形成。如表面已形成菌块,可用刀划破菌块,喷水通风,仍能
形成子实体。
2、子实体畸形。主要发生在平菇、香菇、灵芝等,发生时子实体形状
不规则,盖小柄大,歪斜等,子实体不分化,菌盖形不成,严重时只形成一
个不分化的组织块。
病因主要来自机械性损伤和覆土粗糙、出菇部位过低,压挤、碰损等,
及菇房光线不足或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都可能造成菌盖小,不开片、柄细长
等畸形菇,另外像病毒危害、药害及物理化学诱变剂作用,也可形成畸形菇。
防治措施:减少机械创伤,加强通风透光,防止病毒感染,正确使用有
关药剂,避免药害影响,恰当选用诱变剂,筛选遗传性状优良的突变体。
3、死菇现象。在出茹期间并无病虫危害,而从幼小的菌蕾到大小不等
的子实体发生变黄、萎缩、停止生长而死亡。
病因:出菇过密,营养供应不足,小菇死亡;高温、高湿、喷水重、通
风不良,氧气不足,小菇闷死,或喷药次数多引起药害及采菇不慎碰伤小菇
等原因。预防时要针对以上原因,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
4、水锈斑。子实体在菇房通风差,湿度大(>95%)时,菌盖表面常有积
水的情况下或覆土中带有铁锈,都会使菌盖表面产生锈斑,形似细菌斑点病
,影响食用菌质量和产量。但水锈斑只限于菌盖表皮,不深入肉内,如加强
通风,及时蒸发掉菇体表面的水滴,不用带铁锈的覆土,即可防止其发生。
5、薄皮早开伞。在平菇旺产期,由于出菇过密,温度偏高(18℃以上),
菇房内二氧化碳过高,很容易出现柄细长、盖瘦薄、早开伞的子实体,严重
影响产量和质量,应及早预防。菌丝不要吊得太高,出菇部位掌握好,防止
出菇过密,不喷潮头水,不出潮头菇。适当降低菇房温度,可减少薄皮早开
伞的发生。另外,还有硬开伞只在秋季低温突临时易发生。
因此,在食用菌栽培中,要协调好温、湿、气等因素,给食用菌生长创
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使其健壮生长,就能避免上述生理性病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