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腐病防治措施:
一、即于夏秋间降低苗床土壤表层温度,防止灼伤苗木茎基部,以免造成伤口导致病菌侵入;增施肥料,以促进扦插苗生长和增强其抗病能力。
二、采用五氯硝基苯粉剂+敌克松粉剂以5g/ kg浓度混合兑水浇灌,其防治效果最佳达89% ,其次为多菌灵+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以4g/ kg浓度混合兑水浇灌,其防治效果达83%。
三、大面积防治该病以上述2 种方法交替应用, 可基本控制扦插苗茎腐病的发生。
以上就是红豆杉茎腐病的防治方法,你了解了吗?
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茎腐病防治措施:
一、即于夏秋间降低苗床土壤表层温度,防止灼伤苗木茎基部,以免造成伤口导致病菌侵入;增施肥料,以促进扦插苗生长和增强其抗病能力。
二、采用五氯硝基苯粉剂+敌克松粉剂以5g/ kg浓度混合兑水浇灌,其防治效果最佳达89% ,其次为多菌灵+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以4g/ kg浓度混合兑水浇灌,其防治效果达83%。
三、大面积防治该病以上述2 种方法交替应用, 可基本控制扦插苗茎腐病的发生。
以上就是红豆杉茎腐病的防治方法,你了解了吗?
名称:紫薇黄刺蛾学名:类属:目录1.相关图片2.分布与危害3.形态特征4.发生规律5.防治方法6.防治药械相关图片分布与危害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L.)别名痒痒树、百日红,为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银薇、翠薇和红薇几个变种,在园林绿化中以红薇应用价值高。紫薇树形优美,...
2422 农业种植教程 农作物种植知识近年来,随着葡萄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大,病虫害的发生种类也随之增多,直接影响到葡萄的产量、品质和市场供应,所以在扩大葡萄种植面积的同时,也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工作。1 葡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1.1 葡萄黑痘病1.1.1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葡萄的绿色幼嫩组织。叶片、穗轴、果梗、卷须、新梢、果实等部位均可发病...
2872 农药使用教学 植物杀虫药有哪些茄半身枯萎病病株下部叶叶柄附近的叶脉弯曲、变黄,症状似黄萎病,但叶片不萎垂,只是变黄脱落,高温时发病。预防该病可用红茄作砧木嫁接栽培。种子处理用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1小时,或用25%适乐时悬浮液10毫升加水200毫升包衣种子10公斤。苗期或定植时用棉隆处理土壤,每平方米用40%棉隆1...
2452 农药使用技术 病虫害图片平腹小蜂在田间以成虫和老熟幼虫越冬。平腹小蜂成虫的抗寒性比较差,如3℃条件下待续2-4天就出现部分虫体被冻死,但仍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在3℃条件下持续10天以后,还有1/5的被测试虫体未被冻死。成虫羽化的最适温度为30-32℃。荔枝蝽产卵始盛期为当年第1次散放平腹小蜂的最适时期,于散放平腹小蜂前10天...
1845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种植病虫害原因由北京三浦百草绿色植物制剂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柏杨牌植物源杀虫剂,目前已被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菜篮子工程指定为专用产品。据介绍,柏杨牌植物源杀虫剂是根据传统中医学原理,以多种中草药为原料,根据不同杀虫对象,经特殊工艺萃取配伍而成。其作用机理是麻痹害虫的神经中枢,以触杀为主要作用方式,进而使害虫体内蛋...
1256 农药使用指南 农药使用方法今年几次洪灾过后,广西福寿螺发生面积达250万亩,南宁、崇左、钦州、防城港、北海、玉林、柳州等地的一些稻田里福寿螺泛滥成灾,严重地危害着当地的水稻生产。为此,记者咨询了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该所向农民推荐防治福寿螺的药剂及使用方法。一、45%三苯基乙酸锡,使用剂量为270~405克/公顷(40~60克制...
2024 农药使用教学 植物病害诊断标准春季,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一些害虫的虫卵相继孵化、出土,如蚜虫、金龟子、红蜘蛛、蚧壳虫等将形成危害高峰期,一些病害如腐烂病、流胶病、炭疽病、粉锈病、早期落叶病等也将严重危害树体,降低果树的产量和品质。要想避免损失,确保果树栽培效益,必须抓住春季这个关键时机早防早治果树病虫害。树体喷药防治1.果树萌芽...
438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指南近年来,在一些棉农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秧子栽上坎,再把棉花管;管它对不对,买点敌敌畏”。其实棉花管理贵在及时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费省效宏的效果。一、防治棉蚜虫兼治红蜘蛛。当蚜虫危害植株10%左右,或卷叶植株有3%时,应及时施药防治,以喷施叶背面及嫩尖为主。有效药剂有:亩用50%复果乳油50-100...
792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农作物种植山楂白纹羽病是河北、河南北部、山西大行山老山楂产区山楂树的重要根部病害,是引起老弱树死亡的主要原因。一、症状表现染病后根部缠绕白色至灰白色的丝网状物,即病菌的根状菌索,地面根茎处产生灰白色薄绒状物。叶形变小、叶缘焦枯,小枝、大枝部分或全部枯死。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主要以残留在病根上的菌丝、根状菌索...
2840 种植常识 果树种植科普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