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干枯病发病较普遍,一般进入盛果期后的果树发病较多,危害枝条生长。
一,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枝干,初期为不规则暗褐色的病斑,后逐渐扩大,沿树干上下发展。被害部由于水分逐渐丧失而成为稍凹陷的带状条斑,病部与正常部位之间有明显裂痕。后期病斑表面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这是分生孢子盘,开始埋在表皮层下面,成熟后突破表皮,成圆形或横裂的开口。发病严重时,病斑可深达木质部,当病斑蔓延环绕枝干一周时,枝干即枯死。
二,病原
据方华生等研究鉴定,认为它是属于半知菌亚门、腔胞菌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的真菌,学名为Myxosporiumcorticola Rostr.。分生孢子盘丛生,直径150~170微米,分生孢子梗较粗,直生或微弯曲,大小为12~15微米×4~5微米。分生孢子长圆筒形,无色,大小为19~28微米×11~12微米。病菌中的两属,即黏盘孢子属和长盘孢子属近似,其差异在于前者主害树干,后者主害叶片和果实。
三,规律
该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一般从伤口侵入,当寄主生长衰弱时,才会在树体内扩展蔓延,故发病轻重与树势关系密切。
四,防治。
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通过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质肥料及钾肥,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2剪去已枯死的枝干,及时烧毁,促发新枝。
3,防治害虫、减少伤口。对于造成树体伤口的害虫,要注意防治,以减少杨梅树干伤口,防止病菌侵入。削去病斑,在伤口涂以50~100倍的402抗菌剂消毒保护。
4,保护伤口。要及时剪除枯死枝条,刮除病斑,并对伤口和病斑涂抹波尔多浆或402抗菌剂进行保护。